
淡泊。《后汉书·逸民传·法真》:“幽居恬泊,乐以忘忧。”《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寧 清高恬泊,拟跡前轨,德行卓絶,海内无偶。”《晋书·儒林传·杜夷》:“少而恬泊,操尚贞素。” 宋 梅尧臣 《赵秘校见访》诗:“应此识恬泊,曾匪慢尔宾。”
“恬泊”是由“恬”与“泊”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中表示心境平和、不慕名利的状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淡泊宁静,不追求世俗名利”,《汉语大词典》则从词源角度指出其源于古汉语,如《庄子·刻意》中“恬惔寂漠”与《后汉书·张衡传》“泊乎无为”的意境融合。
构词学角度分析:“恬”取《说文解字》“恬,安也”之本义,指内心安定;“泊”则承《玉篇》“泊,无为也”之解,强调对外物的超然态度。二字叠加构成递进式语义场,既包含内在的平静,又延伸出对外在名利的疏离感。
该词与“淡泊”存在语用差异:现代语料库数据显示,“恬泊”多用于文学语境,如冰心散文《寄小读者》中“恬泊如山中老僧”的比喻;而“淡泊”更侧重对物质欲望的克制。这种差异使“恬泊”在表达超脱境界时更具诗意色彩。
“恬泊”是一个形容词,读音为tián bó,主要用来形容人的心态或生活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查阅《后汉书》《三国志》等文献原文。
百感白身绑腿避妖圈偿创长蔬垂直线大粪打嗝戴奉淡水湖盗帅断角杜鹏程芳醪乏味肥重封建割据高不辏低不就耕垄宫树观化听风诡变多端横披衡山荒沈将爷锦薰笼就谷苴茅裂土开国大典蝌蚪逵巷离南逻舍毛毯闷弓儿迷留目乱谬理内当凝冽惄焉如捣烹茗蚍蜉撼大树评价钦慕勤悫毬衣区区仆仆麝香褐饰表拾掇无遗世室同部頽垣蚊蜹文以载道现期小格式小心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