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秦 鸠摩罗什 弟子 昙始 ,足白于面,虽跣涉泥淖而未尝污湿,时称“白足和尚”。后亦用以指高僧。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下·昙始》:“释 曇始 , 关中 人。自出家以后,多有异迹…… 始 足白於面,虽跣足泥水,未尝沾湿,天下咸称白足和尚。”
“白足和尚”是一个源自佛教历史的词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来源与人物
指后秦时期高僧昙始,他是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的弟子。据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记载,昙始“足白于面,虽跣涉泥淖而未尝污湿”,因双足洁白且赤脚行于泥水不染污渍而得名。
本义与特征
最初特指昙始的异相与修行境界,后引申为对德行高深、具神异能力僧人的泛称。其“白足”象征超脱凡尘、清净无染的修行状态。
引申与成语化
历史影响
昙始曾赴辽东高句丽弘扬佛法,并促使北魏太武帝恢复佛教传播,对佛教发展有重要贡献。
文化意义
该词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对修行者超凡脱俗形象的推崇,亦成为文学作品中高僧的代称,如清代吴伟业诗句“碧树朱阑白足僧”。
如需进一步了解昙始的生平或相关佛教典故,可参考《高僧传》等文献。
《白足和尚》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三个字组成。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个词汇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写法、古时候汉字写法、以及一些例句,还包括与该词汇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白足和尚》的第一个字是“白”,它的部首是“白字头”,由两个笔画组成。第二个字是“足”,它的部首是“足字旁”,由七个笔画组成。第三个字是“和”,它的部首是“口字旁”,由四个笔画组成。
《白足和尚》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在故事中,白足和尚是孙悟空的师傅。这个词汇后来逐渐成为描述悟空的师傅或僧人的称呼。
《白足和尚》的繁体字写法为「白足和尚」。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白足和尚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结构保持一致。
1. 他是一位白足和尚,专心修行。
2. 孙悟空跟他的白足和尚师傅一起去西行取经。
与《白足和尚》相关的组词有:白字头、白衣和尚、和尚、足字旁。
和《白足和尚》近义的词汇有:白头和尚、僧人、佛陀。
与《白足和尚》反义的词汇有:俗世人、红尘客、世俗生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