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蚕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上·蚕》:“《本草》:‘蚕,含丝虫也。’”按,《本草纲目》作“孕丝虫”。
“含丝虫”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需结合权威来源综合判断:
蚕的别名(主要释义)
该词多用于指代蚕,尤其在古代文献中常见。例如《本草》记载“蚕,含丝虫也”,《事物异名录》也沿用此称。这一名称源于蚕吐丝结茧的生物特性,英文中蚕的学名“silkworm”直译即为“丝虫”。
成语中的比喻(少数释义)
极少数资料提到其作为成语,比喻“人心险恶、阴险狡诈”,类似蛇虫潜伏伤人。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现代误用或区域性表达,建议优先采用生物学释义。
扩展说明:
建议在学术或正式文本中采用第一种释义,并参考《本草纲目》《事物异名录》等古籍引证。
含丝虫是指一种寄生虫,常见于蚊子、蜻蜓等昆虫的体内。它们具有细长的身体,外形如丝线,因而得名。
含丝虫的字形由三个部首组成:口、虫、糸。它的总笔画数为11画。
含丝虫这个词在汉语中是近代创造的,在古代并没有相应的称呼。在繁体字中,含丝虫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由于含丝虫在古代并无字形,所以在古时代是无法用汉字来写的。只是在近代,由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各种生物进行研究,才有了对含丝虫进行命名的需求,从而创造了相应的字形。
1. 小池塘里的蜻蜓体内都有含丝虫。
2. 医生告诉我,被叮咬的蚊子可能携带含丝虫。
含丝虫没有常见的相关词组。
近义词:丝虫、蠕虫。
反义词: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