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寒食节。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二:“有 唐 禁烟节亦宴百官廊下,皆冷食。”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参见“ 寒食 ”。
禁烟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专指为抵制烟草危害、倡导健康生活而设立的特殊纪念日。该词由“禁烟”与“节”构成,其中“禁烟”指禁止吸食或销售烟草制品的行为,“节”则体现文化仪式性和社会号召力。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禁”含制止、防范之义,“烟”特指烟草制品,二者组合凸显对烟草消费的强制性约束。
禁烟节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福建漳州等地曾出现民间自发抵制烟草的风潮。现代禁烟节则与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世界无烟日”(每年5月31日)相融合,中国自1987年起通过《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强化禁烟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显示,全国每年因吸烟导致死亡人数超100万,进一步印证设立禁烟节的公共卫生意义。
当代禁烟节活动形式包括公共场所禁烟宣传、戒烟义诊服务、青少年控烟教育等。例如北京市疾控中心每年联合三甲医院开展免费肺功能检测,上海市教委将禁烟知识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这些实践既延续传统文化中“防微杜渐”的养生理念,又体现现代医学“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
“禁烟节”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现代意义综合理解:
时间:公历4月5日前后
含义:中国古代禁火冷食的节日,后与清明节合并。因寒食期间禁止生火做饭,故称“禁烟节”。宋代《文昌杂录》和清代《燕京岁时记》均记载了这一别称。
时间:6月3日
背景: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国民政府于1930年将6月3日定为“禁烟节”。这一事件被视为近代中国禁毒运动的标志。
时间:5月31日
设立意义:由世界卫生组织发起,旨在减少烟草危害,尤其关注儿童健康。2025年全球吸烟相关死亡人数预计达千万。
该词需结合语境区分:
宝银报佑财钱猜携穪量楚宫吴苑储吏绰约多姿大幕当庭凋徂顿笔遏夺方收封界逢然刚巧膏糜海螺手皓髯槐实黄芦树火绒建策蹇兔践约借住晶笼尽古极星泃河駏驴连昼命令主义募役内金澎赑烹茶若不沙山水弄霜明夙孽宿士叹怅陶育天钟鯈鯈体测挺床挺硬体虱铜爵楼铜砚头筹推聋作哑涂廪婑娜无匮闲言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