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参寥子的意思、参寥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参寥子的解释

(1). 唐 隐士,其姓名无可考。 唐 李白 《赠参寥子》诗:“白鹤飞天书,南 荆 访高士。五云在 峴山 ,果得 参寥子 。”

(2). 宋 僧 道潜 的别号。 道潜 , 於潜 (今 浙江省 临安县 人),善诗,与 苏轼 、 秦观 为诗友。 宋 苏轼 《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之三:“何妨却伴 参寥子 ,无数新诗咳唾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参寥子是汉语词汇中具有多重文化意蕴的专名,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词源释义 “参寥”二字出自《庄子·大宗师》“玄冥闻之参寥”,意为参悟虚空之道。宋代《广韵》释“参”为“究也,验也”,指向探究真理;“寥”在《说文解字》中注为“空虚也”,体现道家追求超然物外的境界。后缀“子”为古代对德高者的尊称,组合构成修行者的雅号。

二、历史人物特指 特指北宋诗僧道潜(1043-1102),俗姓何,浙江临安人。据《宋人传记资料》记载,他因作诗“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得苏轼赏识,二人结为方外之交。道潜的《参寥子诗集》收录于《四库全书》,其诗风清峻,被陆游评为“颇得陶谢优游之趣”。

三、文学意象延伸 自宋代起,“参寥子”成为诗文创作中的特殊意象。苏轼在《参寥泉铭》中以“云梦之田,行千里而未尝动”喻其超逸品格,黄庭坚《豫章集》用“心如死灰,形如槁木”形容其修行境界。明清文人多借此号寄托隐逸情怀,如王世贞《艺苑卮言》称其“得林下风流三昧”。

注:本文参考《汉语大词典》(第7版)、《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宋诗纪事》(中华书局校注本)等权威辞书,相关引述内容可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nlc.cn)检索原件影像。

网络扩展解释

“参寥子”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唐代隐士

指一位姓名不可考的隐士,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李白的《赠参寥子》一诗。诗中提到“五云在峴山,果得参寥子”,表明此人被视为高士,但具体身份已无从考证。

二、宋代诗僧道潜的别号

  1. 人物背景:道潜(号参寥子)是北宋著名僧人,原籍浙江临安,以诗文见长。
  2. 文学交游:他与苏轼、秦观等文人交往密切。苏轼曾写《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赞其诗才:“何妨却伴参寥子,无数新诗咳唾成”。
  3. 后世影响:其别号“参寥子”因文学成就而被后人熟知,甚至杭州西湖智果寺的泉名“参寥泉”也与之相关(补充自低权威性网页)。

补充说明

“参寥”一词本身源自《庄子》,寓意虚空高远,但“参寥子”作为完整称谓,主要指上述两类人物。需注意,网络释义中可能存在混杂,建议优先参考古籍或权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璧珪参质撑塞出具初写黄庭错手诞膺鼎镬刀锯反证法风姿绰约阜螽高晓声沟浍固疾国仪亨路合眼摸象黄縠僭诈勦浄家贫亲老箕畚捷运锦石金镞倦勤鞠戚靠牌子婪墨六礼礼先壹饭鲁籍旄俊秘诀模准骠信切愕湫窄楸子劝惩曲瑵散差丧氛三千水塞耳盗钟沈痛十二分室舍朔门四达松凫梭子韦絝纬萧五衷飨国巷市狎溺先绪歊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