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长补短的意思、绝长补短的详细解释
绝长补短的解释
从长的地方截取一部分接补在短的地方。本指计量国土纵广而言。《孟子·滕文公上》:“今 滕 絶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赵岐 注:“ 滕 虽小,其境界长短相补,可得大五十里子男之国也。”亦作“ 絶长继短 ”、“ 絶长续短 ”。《墨子·非命上》:“古者 汤 封於 亳 ,絶长继短,方地百里。”《战国策·楚策四》:“今 楚国 虽小,絶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后常用为移多补少、以有馀补不足之义。
词语分解
- 绝的解释 绝 (絶) é 断:绝种。绝缘。绝嗣。绝情。绝迹。断绝。杜绝。灭绝。空前绝后。 尽,穷尽:绝命。绝望。绝境。绝棋。气绝。 极,极端的:绝妙。绝密。绝壁。绝无仅有。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绝色
- 补短的解释 .补不足。《孟子·滕文公上》:“今 滕 絶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补救缺失。《史记·乐书序》:“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
网络扩展解释
“绝长补短”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该成语意为截取长的部分来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弥补短处,实现资源或能力的平衡调配。其核心在于通过调整达到整体优化,常见于描述资源整合或取长补短的场景。
二、出处与典故
最早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孟子以此说明滕国虽小,但通过合理规划土地(截长补短),仍能发展为善治之国。类似用法也见于《墨子·非命上》等古籍,强调通过调整实现均衡。
三、用法与结构
- 语法:连动式结构,通常作谓语、宾语。
- 示例:
“我们要善于绝长补短,吸取他人优点,弥补自身不足。”()
- 近义词:截长补短、裒多益寡、取长补短()。
四、延伸解析
该成语不仅用于具体事物(如土地规划),也可抽象指代能力、资源等方面的互补。例如团队协作中,成员间通过优势互补提升整体效能,即体现“绝长补短”的思想()。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成语词典》等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在《绝长补短》这个词中,包含了许多有趣的元素。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词的意思。《绝长补短》是一个成语,指通过适当的补救措施来解决短板问题,使整体得到平衡发展,更好地发挥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来拆分《绝长补短》这个词的部首和笔画。该词的第一个字是“绝”,它的部首是“纟”,共有11个笔画。第二个字是“长”,它的部首是“长”,也是11个笔画。第三个字是“补”,它的部首是“衤”,有6个笔画。最后一个字是“短”,它的部首是“矢”,共5个笔画。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起初用于形容音乐和妇女,后来则被引申为一种修短合一的智慧和策略,用于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
关于《绝长补短》这个成语的繁体写法,可以写作「絕長補短」,与简体字保持基本一致。
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每个字的字形可能有轻微变化,但基本结构和构造并未改变。在《绝长补短》中,每个字的字形都与现代写法相似。
下面是一个关于该成语的例句:他擅长协调团队中不同成员的优劣之处,绝长补短,使整个团队更加强大而高效。
除了《绝长补短》这个成语外,还有其他与之相关的词汇。例如,组词可以有“绝招”、“补救”、“修短合一”等。它们都与解决问题、克服缺点、实现平衡发展相关。近义词可以有“补缺”、“补短”、“调和”等。这些词语都描述了通过弥补短板来实现整体平衡的行为。反义词可以有“绝优”、“得过且过”、“不折不扣”等,这些词与弥合不足相反,强调追求卓越、拒绝妥协。
通过了解《绝长补短》这个成语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代汉字写法和示例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并丰富我们的汉语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