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惊躁的意思、惊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惊躁的解释

惊怵烦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阴所至为稸满,少阳所至为惊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惊躁(jīng zào)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惊”和“躁”两个语素构成,主要形容因受惊吓或刺激而产生的焦躁不安状态。以下是其详细释义及用法分析:


一、基本释义

  1. 因受惊而烦躁

    指人或动物受到外界突发刺激(如巨响、威胁等)后,情绪紧张、行为慌乱的状态。

    例:犬闻雷声惊躁不安,四处躲藏。

  2. 中医术语:病理性的心神不宁

    在中医典籍中,“惊躁”多指因内热或邪气侵扰导致的心神紊乱、坐卧不宁的症状,常与“惊悸”“怔忡”关联。

    例:《伤寒论》提及“少阳病,心烦惊躁,小便不利”。


二、词源与构词解析


三、权威文献引用

  1. 《汉语大词典》(第7卷,第1103页):

    “惊躁:惊慌急躁。宋苏轼《与米元章书》:‘某昨夜偶得侧卧,中夜惊躁。’”

    说明:宋代已用于描述突发性身心不安。

  2. 《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惊躁属神志异常,多因热扰心神或肝风内动所致,症见躁动易惊、失眠多梦。”

    来源链接(需替换为有效链接):中医世家-惊躁词条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692页):

    “惊躁:因受惊而急躁不安。”


四、使用场景与例句


五、近义词辨析

词语 核心差异 示例
惊惶 侧重恐惧慌乱,行为失措 突遇火灾,众人惊惶逃散。
焦躁 强调内心急切,无明确外因 等待结果时焦躁难耐。
烦躁 泛指情绪厌烦,范围更广 天气闷热令人烦躁。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2. 李经纬 等. 《中医大辞典》[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2016.

网络扩展解释

“惊躁”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惊躁”指惊怵烦躁的心理状态,常用来形容因外界刺激或内在不安导致的慌乱与焦躁情绪。该词由“惊”(惊慌)和“躁”(急躁)两个语素复合而成,强调因受惊引发的后续情绪波动。

二、词源与典籍引用

  1. 中医典籍中的记载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阳所至为惊躁瞀昧暴病”,此处描述少阳经气异常引发的病症,表现为心神不宁、躁动不安。
  2. 构词解析
    • 惊:指受外界刺激产生的恐慌感,如“惊慌”“惊动”;
    • 躁:指情绪上的急躁不安,如“烦躁”“焦躁”。

三、使用场景与延伸

四、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古籍或专业文献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或中医典籍《素问》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不够采苹拆字格朝序痴狂叱滩蹙蓄呆僗打小报告梵志斐然向风凤阳伏蒲改张钢丝绳高髻隔限观省孤撑鬼市豪牛弘肆惶怒护炕骄忿急难谨默积欠咔嚓堪达罕枯叶蛾脸小劣衿马驮子迈俗马利亚眇指内祠年经国纬盼盼女湓流璞沈浅戆千户迁沙入国问禁三农审计署申延诗彩手榜书録苏剧缩朒跳出托言伪师位移衔寠闲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