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得似的意思、得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得似的解释

怎似;何如。 五代 齐己 《寄湘幕王重书记》诗:“可能有事关心后,得似无人识面时?” 宋 陈亮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自笑堂堂 汉 使,得似洋洋 河 水,依旧只流东?” 明 刘基 《四月二十二日郊外游》诗:“吾儕幸味苦,得似道傍李?”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得似”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表示“相似、仿佛”

  1. 基本含义
    指事物或情景相似、相仿,常用于比喻两者差异极小,难以区分。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中,例如形容外貌相似(如“两人得似兄弟”)或事件发展雷同。
  3. 起源
    据《水浒传》记载,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文学作品。

二、表示反问“何如、怎似”

  1. 基本含义
    在古汉语中常用于反问或比较,表达“怎比得上”“如何像”的否定或感慨语气。
  2. 古诗文例证
    • 宋代杨万里:“帝城万事好,得似早还家?”(《诏追供职学省晓发鸣山驿》)
    • 陈亮:“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得似(dé sì)是一个汉语词语。 拆分部首和笔画:得似可以拆分为"得"和"似"两个部分。“得”部首是“彳”,总笔画数为2。"似"部首是"人",总笔画数为2。 来源:得似的意思源于《论语·学而篇》:“得似人焉,失似人焉。”意为 "得到像人一样的身份和地位,失去像人一样的品行和行为"。 繁体:得似的繁体字为「得似」。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得似的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 例句:他的言行举止得似绅士,但内心却失似君子。 组词:得似没有常见的组词形式,它通常独立使用。 近义词:类似、相似、类同 反义词:不同、不类、不似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有其他问题,尽管问吧!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