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后因以“塞耳盗钟”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魏书·尒朱荣传》:“惟欲指影以行权,假形而弄詔,此则掩眼捕雀,塞耳盗钟。”
“塞耳盗钟”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成语字面指“堵住耳朵去偷钟”,比喻自欺欺人,明知是错误或无法掩盖的事情,却硬要掩盖。
源自《吕氏春秋·自知》中的故事:
有人想偷一口钟,但因钟太大无法搬走,便用锤子砸碎它。钟发出巨响,他害怕别人听到,急忙捂住自己的耳朵。这种行为被用来讽刺那些企图通过掩盖自身感知来逃避现实的人。
他试图通过删除记录掩盖错误,不过是塞耳盗钟,最终问题仍会暴露。
这一成语通过生动的典故,警示人们不要用自欺的方式处理问题,强调直面现实的必要性。其结构为联合式,属中性成语,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
《塞耳盗钟》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明知道是非法、不道德的行为却仍然去做,具有冒险又无谓的性质。
《塞耳盗钟》这个成语的部首拆分是“口”和“耳”,它的总笔画数是15画。
《塞耳盗钟》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湛恩》,其中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冒险去盗取有名的钟,但最终失败并受到惩罚。
《塞耳盗钟》的繁体字是《塞耳盜鐘》。
根据古代文字学家的研究,古代汉字把《塞耳盗钟》写作“塞耳盗鍾”。
他知道这是一场违法行为,但仍然决定去偷,简直是《塞耳盗钟》。
- 塞门(sāi mén):用物体堵塞门口,阻碍进出。 - 盗墓(dào mù):擅自侵入墓穴,窃取文物或财宝。 - 闯红灯(chuǎng hóng dēng):在交通红灯亮起时通过路口,违反交通规则。
悖入(bèi rù):违背常理,故意走上错误的路。 - 犯向(fàn xiàng):故意去犯错误,无视规章制度。
守规(shǒu guī):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不做违法或违规行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