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去生计。《新唐书·戴胄传》:“大乱之后,户口单破,一人就役,举室捐业。”
《汉语大辞典》对“捐业”一词的释义为:古汉语中表示“舍弃产业或学业”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由“捐”(舍弃、放弃)和“业”(产业、功业、学业)共同构成,具体包含两个维度:
该词属于古代书面用语,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但在研究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时仍具考据价值。语义相近词汇包括“弃产”“辍学”等。
(参考来源:《汉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2015年版)
“捐业”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来源区分:
成语释义(见于)
指主动放弃原有事业或职业,转而投身道德或慈善领域,体现高尚追求。
示例用法:古代文人弃官从善时,可用此词描述其精神境界。
历史文献释义(见于)
原意为失去生计,出自《新唐书·戴胄传》:“大乱之后,户口单破,一人就役,举室捐业。”
此处的“捐业”描述战乱后百姓因服役导致全家丧失经济来源的困境,强调被动承受的生存状态。
辨析建议:
白狼板床被胎本垒痹下稠穊踌竚倒口子德浅行薄电赫乏味風口浪尖浮冒改判冠辞鸿郤陂怀濡黄鹄歌皇雅回枉火地家备洊雷剑气箫心艰食教导队郊衢孑孑继卿积习生常捐闷骏迈均州窑骏壮据虚开悟空雷裤裙乐簴箖箊悯笑恼闷凝冬平蹉乾粉樵夫倾抱写诚饶溢纱縠师公戏书声琅琅俗论太子太保谭嗣同陶阮头排货温树湘妃墓辛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