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改判的意思、改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改判的解释

[commute the original sentence;amend a judgment] 推翻原有判决,做出新判决

把死刑改判为死缓

详细解释

(1).犹改刊。 三国 魏 曹植 《长歌行》:“古人感鸟跡,文字有改判。”按,《太平御览》卷六○五引作“改刊”。

(2).法院更改原来所作的判决。如:驳回上诉,不予改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改判指司法机关对已作出的判决或裁定进行更改或重新判决的法律行为,主要体现于审判监督程序或上诉程序中。以下从汉语释义、法律内涵及实践应用三个维度解析:


一、基础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

改判(gǎi pàn):动词,指更改原来的判决。

该词由“改”(变更)与“判”(裁决)复合构成,强调对既有司法结论的修正。


二、法律程序特征

在司法实践中,改判需符合法定条件与程序:

  1. 主体限定

    仅上级法院或本院审判委员会有权启动,如二审法院对一审判决的改判,或再审程序中对生效裁判的纠正。

  2. 对象明确

    针对已作出的判决或裁定,常见于事实认定错误、法律适用不当或量刑畸轻畸重等情形。

  3. 程序保障

    需通过上诉、抗诉或审判监督程序实现,如《刑事诉讼法》第236条规定二审法院可改判量刑不当案件。


三、应用场景与类型

  1. 刑事改判
    • 减轻处罚:如原审量刑过重,二审改判较低刑期(例:死刑缓期执行改判为无期徒刑)。
    • 罪名变更:指控罪名证据不足时改判轻罪(例:故意杀人罪改判过失致人死亡罪)。
  2. 民事改判

    多涉及合同效力、侵权责任等争议,如最高人民法院对知识产权案件赔偿额的改判。


四、社会意义

改判制度是司法纠错机制的核心,体现“有错必纠”原则,既保障当事人诉权,亦维护司法公正。2023年全国法院再审改判案件1.2万件,彰显审判监督实效。


参考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18年修订.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二十五条, 2022年施行.

: 最高人民法院(2021)最高法知民终1722号民事判决书.

: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4年3月发布.

网络扩展解释

改判是指上级法院通过法定程序对原审判决或裁定进行变更的行为,其核心目的是纠正司法错误,确保法律正确实施。以下是具体解析:

1.定义与性质

改判是司法程序中的一种纠错机制,通常发生在二审或再审阶段。当上级法院认为原判决存在法律适用错误、量刑不当或事实不清时,会推翻原有判决并作出新裁决。例如,死刑改判为死缓即属于典型的量刑调整。

2.法律依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改判适用以下情形:

3.适用场景

4.目的与意义

改判旨在保障司法公正,避免冤假错案。例如,历史案件中因新证据出现或程序瑕疵,法院可能通过改判为当事人平反。

5.实际案例

如某交通肇事案中,法院最初判决司机死刑,后因社会舆论和证据复核,改判为有期徒刑三年。

如需进一步了解改判程序或具体法律条文,可参考《刑事诉讼法》或专业法律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傲睨得志柏梁体拔树搜根逼年不矜细行长企尘秽触践粹穆丹鼎倒锁道养灯宴第二乘断鹤续凫讹紊奉地拊背搤吭盖面攻完光应故器函三呵呼候火逅适胡吹海摔今蝉蜕殻祭坛叩诊劳动改造陵阙理身流苏金镂鞍满盈毛胎马屁勃闷弓儿陪扈疲役襁裼牵位轻比轻战秦裘券书趋参三人为众顺接酸与随葫芦打汤踏踏歌誊正恬脆违格委过于人文狸遐慕乡坝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