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乐簴的意思、乐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乐簴的解释

悬挂乐器的支架。借指悬挂的钟磬之类乐器。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 唐 《独异志》云:‘ 唐 承 隋 乱,乐簴散亡,独无徵音, 李嗣真 密求得之,闻弩营中砧声,求得丧车一鐸,入振之於东南隅,果有应者,掘之,得石一段,裁为四具,以补乐簴之闕。’此妄也……岂有帛砧裁琢为磬而尚存故声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乐簴"(lè jù)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典汉语词汇,特指中国古代悬挂编钟、编磬等大型打击乐器的木架或框架结构。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字义拆解与构件功能:

    • 乐 (lè): 本义指音乐、乐器。此处指代需要悬挂的礼乐器具,如编钟、编磬。
    • 簴 (jù): 指古代悬挂钟、磬等乐器的木架。其结构通常包含两侧的立柱(称为“簨”)和横梁(称为“虡”)。整个架子称为“簨虡”或简称为“簴”。《说文解字》对“虡”的解释为:“钟鼓之柎也。饰为猛兽。”意指它是支撑钟鼓的底座,常装饰有猛兽形象。
    • 组合义: “乐簴”即“悬挂乐器的架子”,是礼乐活动中陈列和演奏编钟、编磬等大型乐器不可或缺的设施。
  2. 形制与文化象征:

    • 乐簴的形制庄重宏大,常以木材为骨架,立柱(簨)上常雕刻或绘有精美的图案,尤其是猛兽(如虎、豹、羆)形象,象征力量与威严,符合礼乐制度的庄重氛围。
    • 横梁(虡)用于悬挂成组的编钟或编磬。编钟按大小、音高有序悬挂,编磬亦然,乐簴的结构确保了乐器排列的秩序性和演奏的便利性。
    • 乐簴本身是礼乐制度中等级和规格的体现。不同等级、场合使用的乐簴,其大小、装饰的繁简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3. 在礼乐制度中的核心作用:

    • 乐簴是宫廷雅乐、祭祀典礼等重大仪式中陈列乐器的载体。它使得编钟、编磬这类象征权力与秩序的乐器得以稳固安置和有序排列。
    • 其存在是礼乐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础设施保障,是“金石之乐”(钟磬音乐)演奏的前提条件。没有稳固的簴架,大型编悬乐器无法使用。
  4. 历史文献佐证:

    • 《周礼·考工记·梓人》详细记载了制作“笋虡”(即簨虡,同乐簴)的规范,特别是对装饰其上(如猛兽)的形象有具体要求,反映了其制作工艺与礼制意义。
    • 《礼记·明堂位》描述周代礼乐陈设时提到:“夏后氏之龙簨虡,殷之崇牙,周之璧翣。” 说明了不同时代乐簴装饰的特点。
    • 《史记·礼书》等文献在描述礼乐制度时,也常提及钟磬等乐器及其簨虡的设置。
  5. 文化价值与演变:

    • 乐簴不仅是实用器,更是承载礼乐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其上的猛兽装饰具有驱邪避害、彰显威仪的象征意义。
    • 随着礼乐制度的兴衰和乐器形制的演变(如编钟的减少),乐簴的具体使用也逐渐式微,但其作为古代音乐史和礼制文化的重要物证,其概念仍被保留在文献和研究中。

“乐簴”指代古代用于悬挂编钟、编磬等大型礼乐乐器的木制支架系统(包含立柱“簨”和横梁“虡”)。它是礼乐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具有特定的形制规范(常饰有猛兽)、严格的等级象征,并承担着陈列、支撑乐器以确保礼乐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功能。其存在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乐簴”(lè jù)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2.古籍例证

3.相关词汇

4.现代应用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乐器结构或相关典故,可参考《周礼·考工记》或《乐府杂录》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龟綳定摈士层禁怅如吃喝大司空冬天里的春天读祝肥益风漪粪箕子付诸一炬盥盘轨漏淈没格嗐声跺脚合目肓膜华魄呼天吁地嘉谟饯客积抱廐卒开浚抗夺昆莫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羞变怒龙鲤陆离光怪螟蠹木斫耐苦捏造蓬壶篇记蒲桃酒器车蜻蜓点水铨量三寸弓事实上水汽水套菽藟索梯听朝痛口王充望闻问切微秩无颜之冠献给先医小国邪说谢玉膝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