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悬挂乐器的支架。借指悬挂的钟磬之类乐器。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 唐 《独异志》云:‘ 唐 承 隋 乱,乐簴散亡,独无徵音, 李嗣真 密求得之,闻弩营中砧声,求得丧车一鐸,入振之於东南隅,果有应者,掘之,得石一段,裁为四具,以补乐簴之闕。’此妄也……岂有帛砧裁琢为磬而尚存故声哉!”
“乐簴”(lè jù)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乐器结构或相关典故,可参考《周礼·考工记》或《乐府杂录》等典籍。
乐簴(lè l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汉字。它由“乐”和“簴”两个部分组成,表示了一种快乐和欢乐的状态。
乐簴的部首是“糸”和“竹”,分别代表着丝和竹子。它由13个笔画构成。
乐簴最早出现于古代的篆书字体,随后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使用的楷书字体。它起初的意思是用细丝织成的乐器,后来逐渐引申为快乐和欢乐的象征。
乐簴的繁体字为「樂簴」,在繁体字中,乐的写法保留了原来的意义,簴的部分则加上了木字旁,表示与竹子有关。
在古代,乐簴的写法并不完全一样。它的古字形为「樂纍」,其中的「纍」表示用细丝织成的乐器。
1. 听到美妙的音乐,他的心中充满了乐簴。
2. 在节日里,人们欢聚一堂,乐簴洋溢。
组词:欢乐、乐观、乐意
近义词:愉快、欢快、快乐
反义词:忧郁、悲伤、压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