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谭嗣同的意思、谭嗣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谭嗣同的解释

谭嗣同(1865-1898) : 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湖南浏阳人。1896年写成《仁学》一书,主张冲破一切封建罗网。后在湖南协助办报、办学堂,宣传变法。1898年被征入京,参与维新变法。戊戌政变后,被捕就义。为“戊戌六君子”之一。著作编入《谭嗣同全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改革家,也是“戊戌六君子”之一。从汉语词典角度解释,“谭嗣同”作为专有名词,指代这一历史人物,其名字承载着“继承先祖志向”“革新社会”的象征意义。以下从词义、历史关联及文化内涵展开分析:

一、词义解析

“谭”为姓氏,源自古国名,后演变为汉族常见姓氏;“嗣”在《说文解字》中释义为“继承”,《汉语大词典》引《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克勤克俭,惟汝一德,以嗣予训”,强调延续与传承;“同”则取“和合”“共进”之意,合名体现家族对其承担使命的期许。

二、历史贡献

谭嗣同是戊戌变法核心人物,主张“冲决网罗”,提出“仁学”思想体系,主张破除封建纲常,倡导平等与变法图强。其著作《仁学》被收录于《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书中提出“以太说”哲学观,强调万物互通,为改革提供理论依据。1898年变法失败后,他拒绝逃亡,留下“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的警句,就义于北京菜市口,成为中国近代启蒙精神的象征。

三、文化符号意义

在《中国历史人物辞典》中,谭嗣同被定义为“激进改良主义者”,其言行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精神与近代启蒙思想的结合。他的名字常与“变法”“殉道”等关键词关联,如《清史稿》评其“慷慨激厉,视死如归”,后世文学作品中亦以“谭嗣同”指代勇于革新的献身者。

四、权威研究参考

学术界对其思想的研究多见于《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晚清思想》及《戊戌变法史》等专著,北京大学历史系数据库收录其手稿及书信原件,佐证其改革主张的实践性与时代局限性。

网络扩展解释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戊戌六君子”之一。以下是对他的详细解释:

1.身份与背景

2.主要活动与贡献

3.牺牲与精神

4.历史评价

如需进一步了解他的著作或变法细节,可参考《谭嗣同全集》及戊戌变法相关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暗度办集伯比布鼓雷门成训淳维单疎担幢鄂县府吏革情滑泽假言判断稽留金簳惊救斤斤较量金灶酒盘爵台巨猾坎路款契懒拙老调耒耨理趣鸾坡轮化毛头星木臼挠抗内座镊髩霓襟陪銮剽盗璆磬入妙桑基鱼塘神情自若蛇师石坞水烟师疏外算学蹜脰诉人台中条数提制通验万雉违制勿怠勿忘黠傲析辩泄露天机晞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