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冒的意思、浮冒的详细解释
浮冒的解释
虚报冒充。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在军惟酒肉笙歌自娱,以国帑供其浮冒。”《清史稿·兵志十一》:“各省有委办军6*火者,责成该员核定。如有浮冒等事,严行治罪。”
词语分解
- 浮的解释 浮 ú 漂在水面上,与“沉”相对:浮桥。浮力。浮标。浮萍。浮泛。浮沉。漂浮。浮光掠影。 表面的:浮皮儿。浮土。浮雕。 空虚,不切实:浮夸。浮华。 不沉静,不沉着:轻浮。浮躁。 暂时的:浮记。浮支。 可移动的:浮财。浮荡。浮吊。浮动。 超过,多余:人浮于事。 呈现,涌现:浮现。浮想。 中医指脉搏浮在肌肤表层:浮脉。 沉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 冒的解释 冒 à 向外透或往上升:冒烟(.烟往上升;.发怒)。冒汗。冒尖。 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等),顶着:冒雨。冒险。冒死。 不加小心,鲁莽,冲撞:冒失。冒昧。冒进(不顾具体条件,急躁进行)。 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冒牌。冒充。冒名顶替。 复盖:“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贪污:“贪于饮食,冒于货贿”。 古同“帽”。 古同“瑁”,玳瑁。 姓。 冒 ò 〔冒顿(?)〕中国汉初匈奴族的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浮冒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浮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fú mào,其核心含义为虚报冒充,主要用于描述通过虚假手段侵占公共资源或欺骗的行为。以下为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 词义:指以虚构、夸大的方式假冒事实,借机侵吞公款或资源。例如在财务报销、军需采购中虚报数量或价格以谋取私利。
- 构成:
- 浮:本义为“漂浮”,引申为“虚浮、不实”;
- 冒:意为“冒充、假托”,二者组合强调“以虚假手段掩盖真实目的”。
历史出处与用例
-
清代文献:
- 《圣武记·卷九》记载:“在军惟酒肉笙歌自娱,以国帑供其浮冒。”(指官员侵吞军费用于享乐)。
- 《清史稿·兵志十一》提到:“各省有委办军火者,责成该员核定。如有浮冒等事,严行治罪。”(强调对虚报军火费用的惩处)。
-
官方注解:
- 《六部成语注解·户部》明确解释:“浮冒者,浮虚也,假冒虚无之事,借以侵吞官项也。”(直接指出其与贪污公款的关联)。
应用场景
- 古代:多用于形容官员、商人通过虚报账目、伪造单据等手段贪污国家财产。
- 现代延伸:可类比于虚假报销、合同诈骗等经济犯罪行为,如“浮冒开支”“浮冒名额”等表述。
注意区分
- 部分资料(如)提到“表面光鲜但不可靠”的引申义,但此用法并非主流,需结合语境判断。权威文献中均以“虚报”为核心含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圣武记》《清史稿》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浮冒》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出现或显露。它的部首是氵和冒,共有9个笔画。这个词源于古代汉字,是由两个汉字组合而成的。在繁体中,它的写法和简体相同。古时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在现代汉字中,《浮冒》的写法并未发生变化。下面是一个关于《浮冒》的例句:她的眼中浮冒着幸福的泪花。关于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我暂时无法提供相关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