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闭门拒绝。《汉书·宣帝纪》:“内謁者令 郭穰 夜至郡邸狱, 吉 拒闭,使者不得入。” 宋 苏轼 《上吕仆射论浙西灾伤书》:“ 秀州 数千人诉风灾,吏以为法有诉水旱而无诉风,拒闭不纳。”
“拒闭”属于古汉语复合词,现当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从汉语词汇学角度分析,该词由两个动词性语素构成:“拒”本义为抵御,《说文解字》释作“止也”,《汉语大词典》载其引申义为“推却、不接受”(《汉语大词典》第6卷);“闭”在《广韵》中注“掩闭”,《现代汉语词典》释作“关合、封闭”(第7版)。二字连用构成并列式合成词,表达“抗拒并封锁”的双重动作。
在具体语境中,“拒闭”常见于古代军事文献,如明代何良臣《阵纪》载:“拒闭险要,以待敌之疲敝”(《阵纪·卷二》),此处指占据险要地势进行防御封锁。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亦有“拒闭关隘”的用法(卷三十四),强调通过地理屏障实施军事阻隔。
该词的消亡符合汉语词汇双音化发展规律,现代汉语中已被“封锁”“抵御”“抗拒”等双音词替代。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权威辞书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均未单独收录“拒闭”词条,其语义解析需依托古代文献用例及汉字本义考据。
“拒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拒闭”指闭门拒绝,即通过关闭门户的方式表示拒绝。例如古代文献中描述拒绝他人进入的场景,或引申为对请求、意见的不接纳。
字义分解
使用场景
“拒闭”多用于书面语境,侧重通过封闭行为表达拒绝,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正式表述。其核心含义明确,但现代使用频率较低,更多以“拒绝”“闭门谢客”等替代。
暗懦蚌帆备警背生芒刺不敢当藏掖赪頩锄艾褚五大老远岛洞大勇低等植物多音节词恶名凡戎车饭糁菲律宾奋权愤抑肛膜干鏚钩别过往害孩子槐蕊胡子嘉乐江水建言徼惠羁单讥诃谨厉纠逖举力嗑喳宽条苦命老孺恋旧历抵卖主求荣梅萼朴父遣具铅泽禳避弱不胜衣士林馆戍人思蒓田陂田父野叟天疾望风而溃往任畏路小姨儿斜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