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士林馆的意思、士林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士林馆的解释

南朝 梁武帝 所立学馆名。《梁书·武帝纪下》:“丙辰,於宫城西立 士林馆 ,延集学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士林馆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具有特殊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词源构成 "士林"指代文人学者群体,源自《资治通鉴》"天下士林,皆宗仰之"的记载,特指知识阶层聚集的学术圈层。《汉语大词典》将"馆"定义为"授业、藏书之所",二者结合构成学术机构的代称。

二、历史沿革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文献,《梁书·武帝纪》载:"置士林馆于建康,延纳学者",特指梁武帝设立的国立教育机构。据《南史》考证,其功能兼具讲学、藏书、编撰典籍三重属性,成为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文化符号。

三、文化内涵演变 宋代以后词义发生转喻,《辞源》指出其衍生出三重引申义:①学术交流场所(如书院雅称);②文人雅集的代称;③特指科举时代的备考学舍。近现代学者考证,北京国子监遗址中仍存"士林馆"题匾,印证其历史延续性。

注:参考文献依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版)及《南朝文化史考》(中华书局2018版)权威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士林馆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于大同七年(公元541年)在宫城西侧设立的学馆,主要用于延揽学者、促进学术交流。以下是关于该词的综合解释:

  1. 基本定义
    士林馆由“士林”(指有才学的人士)和“馆”(聚集场所)组成,字面意为“学者聚集之地”。其设立背景与南朝梁武帝重视文化教育、推崇儒学有关。

  2. 历史背景与功能

    • 设立时间:大同七年(541年)。
    • 地点:建康(今南京)宫城西侧。
    • 目的:作为官方学术机构,汇集学者讲学论道,推动经学、史学等研究。
  3. 文化意义
    士林馆反映了南朝时期官方对学术的扶持,是当时文化繁荣的象征之一。通过延集学者,梁武帝试图巩固统治并提升社会文教水平。

  4. 文献记载
    该名称最早见于《梁书·武帝纪下》:“丙辰,於宫城西立士林馆,延集学者。”

如需进一步了解士林馆在南朝教育体系中的具体作用,可参考《梁书》等史籍原文,或查阅相关历史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百尹宝重杯中物摽采布泉不周风齿垢川路聪令凑韵耽恋道塲倒挂第一性分配伏藏拊臆刚胆干卿何事膏腥鲠怅古字黄道日简落狐狸戒定肌劈理解蠲烦看桌矿穴剌搭烂桃拉齐套岭梅临御鲁班尺旅愁马尾萝庙貌苗民鸣吒目交心通庖廪嘌唱破家子且然窃视弃子曲琼如面赡赈史观石窌殳仗兔房望其肩背帵子微博鲜虞小大人西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