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 梁武帝 所立学馆名。《梁书·武帝纪下》:“丙辰,於宫城西立 士林馆 ,延集学者。”
士林馆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于大同七年(公元541年)在宫城西侧设立的学馆,主要用于延揽学者、促进学术交流。以下是关于该词的综合解释:
基本定义
士林馆由“士林”(指有才学的人士)和“馆”(聚集场所)组成,字面意为“学者聚集之地”。其设立背景与南朝梁武帝重视文化教育、推崇儒学有关。
历史背景与功能
文化意义
士林馆反映了南朝时期官方对学术的扶持,是当时文化繁荣的象征之一。通过延集学者,梁武帝试图巩固统治并提升社会文教水平。
文献记载
该名称最早见于《梁书·武帝纪下》:“丙辰,於宫城西立士林馆,延集学者。”
如需进一步了解士林馆在南朝教育体系中的具体作用,可参考《梁书》等史籍原文,或查阅相关历史研究资料。
士林馆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士林和馆。
士林:由“人”字旁部首和“木”字旁部首组成,总共有8个笔画。
馆:由“宀”字旁部首和“卦”字旁部首组成,总共有11个笔画。
士林馆一词最初出现在明代,是指供学子休闲游玩、交流学术的场所。士林指的是有学问、有文化的人群,馆则指的是房屋或建筑物。因此,士林馆即为文人雅士交流学问的场所。
繁体中文中,“士林馆”一词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士林馆”可能有一些变体,但整体写法基本保持一致。
1. 这个士林馆举办了一场学术讲座,吸引了很多知名学者。
2. 在古代,士林馆是文人雅士们交流学问的重要场所。
士林馆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如:
- 士林社:指的是一个由士林聚集的社会组织。
- 馆主:指馆内的负责人。
- 馆内:指馆内部的空间。
士林馆的近义词包括:
- 文人会馆
- 学术交流中心
- 文化沙龙
- 学府
士林馆的反义词可能是:
- 俗人聚集地
- 偏见场所
- 学术荒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