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拒閉的意思、拒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拒閉的解釋

閉門拒絕。《漢書·宣帝紀》:“内謁者令 郭穰 夜至郡邸獄, 吉 拒閉,使者不得入。” 宋 蘇轼 《上呂仆射論浙西災傷書》:“ 秀州 數千人訴風災,吏以為法有訴水旱而無訴風,拒閉不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拒閉”屬于古漢語複合詞,現當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從漢語詞彙學角度分析,該詞由兩個動詞性語素構成:“拒”本義為抵禦,《說文解字》釋作“止也”,《漢語大詞典》載其引申義為“推卻、不接受”(《漢語大詞典》第6卷);“閉”在《廣韻》中注“掩閉”,《現代漢語詞典》釋作“關合、封閉”(第7版)。二字連用構成并列式合成詞,表達“抗拒并封鎖”的雙重動作。

在具體語境中,“拒閉”常見于古代軍事文獻,如明代何良臣《陣紀》載:“拒閉險要,以待敵之疲敝”(《陣紀·卷二》),此處指占據險要地勢進行防禦封鎖。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亦有“拒閉關隘”的用法(卷三十四),強調通過地理屏障實施軍事阻隔。

該詞的消亡符合漢語詞彙雙音化發展規律,現代漢語中已被“封鎖”“抵禦”“抗拒”等雙音詞替代。需要注意的是,當前權威辭書如《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均未單獨收錄“拒閉”詞條,其語義解析需依托古代文獻用例及漢字本義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拒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拒閉”指閉門拒絕,即通過關閉門戶的方式表示拒絕。例如古代文獻中描述拒絕他人進入的場景,或引申為對請求、意見的不接納。


二、詳細解釋

  1. 字義分解

    • 拒:本義為抵抗、抵擋(如“抗拒”),後衍生出“拒絕”的含義(如“拒谏”)。
    • 閉:指關閉、封閉(如“閉門”),也可表示堵塞或結束(如“閉氣”)。
      組合後強調通過“關閉”行為表達拒絕态度。
  2. 使用場景

    • 曆史案例:如《漢書·宣帝紀》記載“吉拒閉,使者不得入”,描述閉門阻擋使者的行為。
    • 引申拒絕:宋代蘇轼提到地方官員“拒閉不納”災民訴狀,體現對訴求的漠視。

三、例句參考

  1. 《漢書》:“内谒者令郭穰夜至郡邸獄,吉拒閉,使者不得入。”
  2. 蘇轼《上呂仆射論浙西災傷書》:“秀州數千人訴風災,吏以為法有訴水旱而無訴風,拒閉不納。”

四、總結

“拒閉”多用于書面語境,側重通過封閉行為表達拒絕,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正式表述。其核心含義明确,但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以“拒絕”“閉門謝客”等替代。

别人正在浏覽...

拜讀鮑魚迸涕逼氣塵壒螭鬽傳為美談搗蛋德業嵽嵲帝女雀睹物思人藩羝拱别勾連顧恩軌蹈鬼臘禬禳沆瀁和輯橫構猳豕結語僦居句投沮滞埳室況古狂厲牢九類别棱側戀滞龍墀龍仙芝盟要畔際蓬雀披雲霧破家錢清三翟僧宇燒牛生産者深烈十國石蜐拾漏子手下稅入書介説餅踏紅陶葛托大萬年無疆葦薄狎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