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閉門拒絕。《漢書·宣帝紀》:“内謁者令 郭穰 夜至郡邸獄, 吉 拒閉,使者不得入。” 宋 蘇轼 《上呂仆射論浙西災傷書》:“ 秀州 數千人訴風災,吏以為法有訴水旱而無訴風,拒閉不納。”
“拒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拒閉”指閉門拒絕,即通過關閉門戶的方式表示拒絕。例如古代文獻中描述拒絕他人進入的場景,或引申為對請求、意見的不接納。
字義分解
使用場景
“拒閉”多用于書面語境,側重通過封閉行為表達拒絕,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正式表述。其核心含義明确,但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以“拒絕”“閉門謝客”等替代。
《拒閉》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手部的“扌”和門的“門”,拆分後共有7個筆畫。這個詞源于楊慎的《世說新語·遊氏傳》。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一些變化。《說文解字》中的記載顯示,《拒閉》的古代寫法為“拒閉”,字形稍有差異,但意思相同。
《拒閉》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的一種行為,即拒絕關上門。在古代,主人希望客人離開時,會伴隨着關門的動作,将門拒閉,以示客人應該離開了。
在繁體字中,拒閉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為“拒閉”。
1. 他拒閉了門,不讓我進入房間。
2. 我不願意拒閉對方的請求,畢竟他幫助過我。
拒絕、閉塞、關閉、關上、封閉
排斥、拒絕、關閉、抵制、禁止
開放、接納、允許、啟閉、進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