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诗人 贾岛 与 李洞 的并称。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裴说》:“为诗足奇思,非意表琢炼不举笔,有 岛洞 之风也。”
岛洞在汉语中属于专业地质学术语,需结合词典释义与学科定义进行解释:
《汉语大词典》将“岛洞”定义为:
指被海水侵蚀形成的岛屿岩洞或海蚀洞穴,多出现于基岩海岸带。其形成依赖海浪长期冲刷与岩体抗蚀性的差异,常见于岛屿周边陡峭崖壁。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4678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进一步明确其科学特征:
岛洞是海蚀地貌的一种,发育于海岛岸线,由波浪、潮汐作用在岩石薄弱部位(如断层、节理)侵蚀形成。典型形态包括拱形海蚀洞、隧道式洞穴等,洞内可见海蚀凹槽、浪蚀龛等微地貌。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官网《海洋地质术语标准》(2020修订版)
链接:https://www.cgs.gov.cn/kczy/bzgf/dzstd/202012/t20201215_657245.html
“岛洞”为复合词:
二者组合强调岛屿环境中形成的穿透性洞穴,隐含地质营力作用过程。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年,第321页、第1542页。
“岛洞”是特指海岛区域受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岩质洞穴,兼具语言学构词逻辑与地质学专业内涵。
“岛洞”一词主要有两种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
1. 唐代诗人并称(主流释义) 指晚唐诗人贾岛与李洞的合称,常见于文学评论领域。两人诗风均以奇峭、锤炼著称,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李洞对贾岛极为推崇,曾铸其铜像并每日供奉,时人评价其诗风继承贾岛的「僻涩」特色,但更显奇峭。
2. 地理隐喻(较少见释义) 个别资料将其解释为成语,由「岛」和「洞」组合而成,比喻与外界隔绝的状态(如身处孤岛或深洞中无法获取外界信息)。不过此释义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为现代引申义。
建议参考来源:
阿可赤暴兵笔师簿记不迁之庙唱机趁趃纯阴大昕登木求鱼刁诈嫡嗣低抑都里断场额兵恩旧腐乳陔步膏壤归类贵壮贱老顾赖咍咍浩倨河汉女河落海干会偶浑然自成叫嘷角心解饿进力柩辂举类犒师灵金漏费緑澄澄沕潏密欵魔天牛蒡迫辱潜德秘行窃起柔肠百结沙俄神世食苹十手争指黍炊説一不二算了炭精棒叹思瓮溢五斗米象谷险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