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瓦虚舟的意思、飘瓦虚舟的详细解释
飘瓦虚舟的解释
《庄子·达生》“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又《山木》:“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后遂以“飘瓦虚舟”比喻凭空加害于人而又无从追究的事物。 清 查慎行 《惠研谿庶常从京邸寄到吴超士<见怀诗>四章次韵奉酬并简研谿》:“飘瓦虚舟岂有因,谁当入爨惜劳薪。”
词语分解
- 飘瓦的解释 .坠落的瓦片。《庄子·达生》:“復讎者不折鏌干,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是以天下平均。” 成玄英 疏:“飘落之瓦,偶尔伤人,虽忮逆褊心之夫,终不怨恨,为瓦是无心之物。”.比喻外来的祸患。 宋 辛弃疾 《
- 虚舟的解释 .无人驾御的船只。语本《庄子·山木》:“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宋 司马光 《酬王安之闻罢真率会》诗:“虚舟非有意,飘瓦不须嗔。” 明 何景明 《内篇》之一:“故陗壑之阻
专业解析
“飘瓦虚舟”是汉语中一个典故性成语,出自《庄子·达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飘瓦虚舟,虽有忮心不怨。”其含义可从字面与引申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面本义
“飘瓦”指随风飘落的瓦片,比喻无端而来的意外灾祸;“虚舟”指无人驾驶的空船,象征无主观意图的自然存在。二者组合,字面指代无主无因的外界干扰,强调事物的偶然性与非人为性(《汉语大词典》)。
二、哲学引申义
在《庄子》语境中,该成语被赋予道家思想内涵:
- 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如空船随波、瓦片飘落般不执着于外物,主张顺应自然规律。
- 消解怨怒的辩证思维:庄子认为人若明白灾祸如“飘瓦虚舟”般无主观恶意,便能减少愤懑情绪,达到心性平和(《庄子集释》)。
三、现代应用场景
当代语言使用中多用于两类语境:
- 文学修辞:形容无妄之灾或意外变故,如“命运如飘瓦虚舟,令人猝不及防”(引用自《现代汉语成语考释词典》)。
- 心理疏导:借道家哲理劝导人们以豁达心态面对突发困境,减少执念与焦虑(《中华成语大辞典》)。
该成语的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具象到抽象、从叙事到哲理的文化沉淀过程,其权威释义可参考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及中华书局版《庄子》注疏本。
网络扩展解释
“飘瓦虚舟”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piāo wǎ xū zhōu,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核心释义
-
比喻凭空加害于人且无从追究的事物
源自《庄子·达生》和《山木》两篇:
- 《达生》提到“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意为心怀怨恨的人不会责怪被风吹落的瓦片(因瓦片非故意伤人)。
- 《山木》描述“虚船触舟,惼心之人不怒”,指空船撞到自己的船,即使急躁的人也不会发怒(因船上无人可责)。
综合引申为:无明确责任主体的伤害或事件,难以追究根源。
-
其他引申含义
部分资料(如查字典)提到该词可形容“心情无所依托或烦闷”,或比喻“不实用的东西”(如“虚舟飘瓦”变体),但此用法较少见。
二、用法与示例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宾语。
- 示例:
“飘瓦虚舟岂有因,谁当入爨惜劳薪。”(清代查慎行诗句,引用自)
此例中,诗人用“飘瓦虚舟”暗喻无端遭遇却无从追责的无奈。
三、辨析与注意
- 与“虚舟飘瓦”的区别:
后者(xū zhōu piāo wǎ)更强调“无实用价值的事物”,如、8所述,需注意语境差异。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多用于描述客观现象而非褒贬。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庄子》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国学大师网)。
别人正在浏览...
按名责实白部白墖冰语不差似参破查明从头到尾窜窜顶冒冻草东摇西摆独处嚲免发辰霏屑符彩浮翮抚絃寡将河渠鸿富訇哮家当降封解审谨辞聚矿作用亢宗子客寝梁粝令则六腑六经皆史蛎鹬楼橹缕彩美新愍不畏死旁议配御朋游骈句飘疾前元七贵三公泣哭羣芳癯儒宂滥乳枣上去食管石级四险陶刀外史伟妙闻名乡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