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二鼓的意思、二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二鼓的解释

二更天。 宋 王明清 《恽麈后录》卷一:“夜漏已二鼓五筹,众前奏丐罢,始退。”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漏下二鼓,我遥闻北窗外吃吃有笑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二鼓是汉语中表示时间的古语,指夜间九时至十一时,即现代计时法的21:00至23:00。这一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更鼓报时制度,具体含义如下:

一、时间定义

古代将日落至日出的夜晚分为五更(或称五鼓),每更约两小时:

二、文化背景

古代城市夜间由更夫击鼓报时,二鼓对应第二次击鼓,提示宵禁开始、城门关闭。例如《周礼·秋官》载“掌夜时,以星分夜”,后世演变为更鼓制度。军事行动也常以“二鼓”为号令节点,如《左传》有“二鼓而溃”的战术记载。

三、文学用例

古典诗词常借“二鼓”渲染夜色氛围:

苏轼《夜泊牛口》:“二鼓黄牛峡,三更白帝城。”

陆游《秋夜读书》:“二鼓酒醒灯半昏,北窗疏雨乱虫鸣。”

此用法凸显时间意象,增强场景的真实感。

四、现代关联

现代汉语中“二鼓”已罕用,但保留在方言(如闽南语“二更鼓”)及历史研究中。其计时逻辑与二十四时辰制的“亥时”重合,可通过《汉语大词典》《辞源》等工具书查证原始释义。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3年。
  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
  3. 《中国古代计时仪器通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

网络扩展解释

“二鼓”是古代夜间计时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二鼓”即“二更天”,指古代夜间第二个更次。古代将夜晚分为五更(每更约2小时),二更对应现代时间的21:00至23:00。名称来源于更鼓报时制度,通过击鼓次数指示时间,如“一鼓”为一更,“二鼓”为二更,以此类推。

2.历史背景与用法

3.时间对应关系

古代五更与现代时间对照:

4.使用场景

5.相关术语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恽麈后录》《阅微草堂笔记》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败水板门保子熛薰鼻管搏杀参验柴关车路宸扆黩扎飞鸿印雪刚性革修贡金供献悍夫横蒸惑箭火山沪上校对靖兵襟怀羁情急张拘诸夸豪楞然潋灧飉飉里急后重林屋梦谶门铃盘养平彻毗沙门钱庄圻郊亲比衾裯枷锁侵寇佉路瑟吒戎马倥偬慎察神车试法士敏土收紧水波不兴送子娘娘宿契拓写彤弧托慕卫子瑕问候骛扬响彻云际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