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泥涂首,表示自辱服罪。后指顿首至地。《后汉书·隗嚣公孙述传论》:“及其谢臣属,审废兴之命,与夫泥首衔玉者异日谈也。”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泥首在颜,舆棺未毁。” 明 陈霆 《两山墨谈》卷九:“﹝ 陈理 ﹞被天兵围迫,乃出降,行泥首之礼。” 张怀奇 《颐和园词》:“ 华阴 道远詔西幸,天帝迴鑾泥首请。”
“泥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侧重,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泥首”原指以泥涂首,表示自辱服罪的行为,后引申为顿首至地的礼节,常用于表达谢罪或臣服的姿态。该词由“泥”(涂抹)和“首”(头部)组成,字面意义为“用泥土沾染头部”。
部分资料(如)提到“泥首”形容头发凌乱,可能与方言或特定语境下的引申义有关,但主流权威解释仍以“谢罪、顿首”为核心。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语境判断词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后汉书》《晋书》等古籍原文。
《泥首》是指一个人没有办法下脚、撒泥、运用自己的力量来做一些事情。在这个词中,泥首有着无能为力、束手无策的含义。
《泥首》的部首是“氵”和“首”,其中“氵”表示“水”,而“首”表示“首领”或“首席”,合起来表示无能为力的水首领。
根据《康熙字典》,《泥首》的总笔画数为12画。
《泥首》这个词的来源尚不明确,但有可能与古代一些传说或民间故事有关。
在繁体字中,泥首的写法仍然是「泥首」,没有发生变化。
古代汉字在演变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写法上的变化。然而,关于《泥首》的古汉字写法并没有具体记载。因此,我们无法得知它的古代写法。
1. 他面对困难时,却显得束手无策,如同一个泥首。
2. 她从小受到的照顾太多,导致她变成了一个泥首,没有独立能力。
泥人、泥巴、泥沼、首领、领导。
无能、无力、无助、无奈、无用。
能干、有力、有助、有能、有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