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器,军械。《周书·周惠达传》:“ 惠达 营造戎仗,储积食粮,简閲士马,以济军国之务,时甚赖焉。”《北齐书·循吏传·郎基》:“ 基 奬励兵民,固守百餘日,军粮且罄,戎仗亦尽,乃至削木为箭,剪纸为羽。”
“戎仗”是汉语中一个与军事相关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指古代军队使用的兵器、军械等军事装备,涵盖武器、军装及行军作战所需的物资。该词由“戎”(军队/战争)和“仗”(兵器/倚仗)组合而成,强调军事行动中的物资基础。
部分词典将其标注为成语,但实际使用中更多作为普通复合词出现,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戎仗是一个汉字词语,拼音为róng zhàng。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 "戈" ,右边是 "卬" 。它的五笔字形码是45121。
戎仗一词源自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最早的意义是指用于战争的武器和装备,后来衍生出军事的意义。在古代战争中,戎仗是指由兵器、盾牌、战车等组成的战斗装备,用于保护和武装士兵。
在繁体字中,戎仗的写法和简体字基本相同,依然是由 "戈" 和 "卬" 两个字组成。
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戎仗的古代写法为 "戎" , "仗" 分为两半,上面是 "卬" ,下面是 "斤"。这种写法也体现了戎仗的本意,即是由 "戎" ,即战争,和 "仗" ,即武器装备,组成。
以下是关于 "戎仗" 的例句:
1. 在古代战争中,每个士兵都需要装备一套戎仗。
2. 兵船上摆放着整齐的戎仗,准备投入激烈的海战。
3. 君王出征前会检阅戎仗,以确保士兵们的安全。
与 "戎仗" 相关的词语有:
1. 组词:戎马、戎装、戎旗
2. 近义词:军备、武器、装备
3. 反义词:和平、和约、解甲归田
痷婪宝命匕鬯不惊比尚参礼岔道钗环扯常愁红怨绿窗帘春路担延大修灯塔钝角饿殍枕藉乏饿釜底游魂釜鬲覆鹿扶同覆掌恭约钩辀故第过辞鼓子花华旦槐绶交峙饥莩寄韵局部坎德考详临逆缕金团盲谈妙舞密谛蜜母怒吻迫烈潜军铅容耆庞群学稔恶盈贯荣爱扫雷舰神虬首陀罗属引粟特桃羞李让文从滃郁乌师夏口小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