緝綜的意思、緝綜的詳細解釋
緝綜的解釋
整理綜括。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沔水三》:“枝津交渠,世家分夥,故川舊瀆,難以取悉,雖粗依縣地緝綜所纏,亦未必一得其實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桓水》:“餘考校諸書,以具聞見,今略緝綜川流沿注之緒,雖今古異容,本其流俗,粗陳所由。”
詞語分解
- 緝的解釋 緝 (緝) ī 把麻析成縷連接起來:緝麻。 搜捕,捉拿:緝訪。緝私。緝捕。通緝。偵緝。 古同“輯”,收集。 緝 (緝) ī 一種縫紉方法,一針對一針地縫:緝鞋口。緝邊兒。 筆畫數:; 部首:纟;
- 綜的解釋 綜 (綜) ō 總合:綜合。綜括。綜述。綜覽。綜核名實(綜合事物的名稱和實際,加以考核)。錯綜複雜。 綜 (綜) è 織布機上帶着經線上下分開形成梭口的裝置。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緝綜”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其核心含義圍繞着收集、整理、編輯使之有條理這一概念展開。以下是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進行的詳細解釋:
緝綜(jī zōng)
-
本義與核心含義:
- 緝: 本義指将麻搓撚成線,引申為收集、聚合、編輯、整理之意。在文獻整理中,指搜集材料。
- 綜: 本義指織布機上使經線上下交錯以受緯線的裝置,引申為整理、治理、總聚、集合之意。在文獻工作中,指對收集的材料進行歸納、編排、使之有條理系統。
- 合義: “緝綜”二字結合,強調的是一個從搜集材料到整理編纂使之系統化、條理化的完整過程。它常指對文獻、史料、規章、制度等進行系統的收集、整理、編輯和修訂工作。類似于“編纂”、“纂修”、“編訂”、“整理”等詞的含義。
-
具體應用與語境:
- 文獻編纂: 常用于描述史書、典籍、文集、檔案等文獻的編輯整理工作。例如:“緝綜舊聞,勒成一家之言。”(收集整理舊有的見聞資料,編纂成一家之學說)。
- 制度整理: 也可用于指對法令、規章、典章制度等進行系統的彙集、整理和修訂。例如:“命大臣緝綜朝章國典。”(命令大臣整理編纂朝廷和國家的典章制度)。
- 學術研究: 在學術領域,指對某一主題的資料進行廣泛搜集和系統梳理。
-
詞性:
-
近義詞:
-
例句參考:
- “史官之職,在于緝綜史料,秉筆直書。” (史官的職責,在于收集整理史料,據實記載。)
- “此書乃先生晚年緝綜畢生所學而成。” (這本書是先生晚年整理彙集畢生所學而寫成的。)
權威性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對“緝”和“綜”的單字釋義極為詳盡,其引申義項明确涵蓋了“緝綜”一詞的核心含義(收集、整理、編輯)。該詞典是中國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漢語語文詞典之一,由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編纂,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其釋義是理解“緝綜”詞義最根本、最可靠的依據。
- 《辭源》(第三版): 作為一部主要收錄古漢語詞彙和古代文物典章制度詞語的大型辭書,《辭源》對“緝”和“綜”的古義及其在文獻整理中的用法有深入解釋,為理解“緝綜”在古籍中的具體應用提供了重要參考。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具有極高的學術權威性。
- 《古代漢語詞典》(第二版): 商務印書館出版。該詞典側重古漢語詞彙,對“緝”和“綜”在古籍中的常見用法及組合(如“緝綜”)有更貼近古文語境的解釋和例證。
- 古籍用例: 在《後漢書》、《隋書·經籍志》等曆史文獻中,可見到類似“緝綴”、“綜理群籍”等表述,其意與“緝綜”相通,印證了該詞在古代文獻整理工作中的實際應用。這些原始文獻是詞義在具體語境中運用的直接證明。
“緝綜”意指系統地收集、整理、編輯材料(尤指文獻、史料、典章等),使之條理化、系統化。它是一個帶有書面語色彩和一定曆史感的詞彙,常用于描述學術性、文獻性或制度性的整理編纂工作。其權威釋義主要建立在《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大型權威辭書對“緝”和“綜”單字的精确定義及其引申義項之上,并在古代文獻的實際用例中得到印證。
網絡擴展解釋
“緝綜”是一個較為少見的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略有差異,但核心意義圍繞“整理、綜合”展開。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面構成:
- 緝(jī):原指将麻纖維搓成線,引申為收集、整理。在部分語境中,也有“追捕”的延伸含義(如“緝拿”),但在“緝綜”一詞中主要取“整理”之意。
- 綜(zōng):意為綜合、彙總,強調将分散的事物系統化。
-
整體含義:
- 整理綜括:指對信息、資料或事物進行系統化的收集與整合。例如《水經注》中提到“緝綜川流沿注之緒”,即整理河流脈絡的記載。
使用場景
- 古籍文獻:常用于描述對曆史、地理等複雜内容的整理,如北魏郦道元在考據中提到的“略緝綜川流”。
- 學術研究:現代可類比為對多源信息的歸納分析,但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常見誤解
部分來源(如、2)提到“追捕罪犯”的延伸義,這可能混淆了“緝”單字在司法場景的用法(如“緝拿”)。實際上,“緝綜”更側重整理而非追查,需結合語境區分。
權威性參考
- 極高權威性來源(如、9)明确指出其核心為“整理綜括”,建議優先以此為準。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水經注》相關章節或語言學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結愁腸博極補假參政阊阖愁緒吹風粗論待釁單見淺聞風向袋奉職該派丐人貢單官庑桂館劾案滬劇混攪甲貨假借見扼交明矜裁警號禁推糾讦寄系巨防軍伶酷評老腐裂紋靈壽遴薦流贍陸遊馬蛤綿連默愧牛頓色散實驗前書仁政軟磨三豪少陵省放省可盛作勢峰十世宥能首問制縮蜷聽聲頭容頹景挽摟鰕菜現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