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古代一种弦乐器,似筝,以竹尺击之,声音悲壮。《史记·刺客列传》:“至 易水 之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 击筑, 荆軻 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后以“击筑”喻指慷慨悲歌或悲歌送别。 明 张煌言 《愁泊》诗:“往事分明堪击筑,浮生那得数啣杯。” ********* 《金缕曲·寄北京丁巽甫杨金甫仿顾梁汾寄吴季子》词:“记离时,都门击筑, 汉 皋赌酒。”
“击筑”是一个具有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释义
“击筑”指演奏古代弦乐器“筑”的动作。筑的外形似筝,以竹尺敲击琴弦发声,音色悲壮。其读音为jī zhú(“筑”在此处读第二声)。
2. 历史典故与引申义
该词源于《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前的场景:高渐离在易水边击筑,荆轲和歌,众人悲泣送别。后世因此用“击筑”比喻慷慨悲壮的情感表达 或悲歌送别的场景,如明代张煌言诗句“往事分明堪击筑”即借典故抒怀。
3. 乐器结构与特点
筑为战国时期流行乐器,形制类似筝,通常有13弦,弦下设柱。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持竹尺击弦发声。其悲怆音色与历史事件结合,强化了词语的文学意象。
4. 扩展用法
部分语境中,“击筑”可引申为形容技艺高超的表现(如音乐、艺术领域),但此用法多见于现代引申解读,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乐器形制或典故细节,可查阅《史记》原文或古代乐器研究资料。
击筑(jī zhú)是一个包含两个汉字的词语,它的意思是用手指或乐器敲打琴弦或器物以发出声音。下面我们来详细解析这个词语。
击筑这个词可以分解为“击”和“筑”两个部分。其中,“击”部表示用力敲打,属于“手部”的意义;“筑”部则表示搭建或建造,属于“竹部”的意义。
根据笔画数,击这个字有5画,筑这个字有12画。
击筑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音乐演奏中。在古代,人们常常使用弹拨乐器进行音乐表演,敲打琴弦或乐器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演奏方式。击筑一词就是从这种音乐表演中衍生出来的。
击筑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擊築」。
在古代,击筑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在古籍中,击和筑这两个字的形状可能和现在有所差异,但整体含义和音读没有变化。
1. 演奏家专注地击筑着琴弦,音符随之飞扬。
2. 音乐会上,鼓手用力击筑着鼓面,引发了雷鸣般的声响。
击键、击打、击拍、筑巢、筑室、筑基。
敲击、打鸣、敲打。
弹奏、拨弦、轻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