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销毁印章。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贵其真》:“ 汉高祖 临大事,铸印销印,甚於儿戯,然其正直明白之心,照映千古。” 清 姚佺 《张子房》诗:“乃至 秦 亡 韩 有后,一言销印为谁谋。”
“销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销毁印章,具体解释如下:
字面含义
指销毁或废除印章。在古代,印章是权力、身份和文书合法性的象征,销毁印章意味着取消其效力或废除相关承诺。
历史典故
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刘邦被项羽围困于荥阳时,谋士郦食其建议分封六国后裔以争取支持。刘邦采纳后命人刻印,但张良指出此举会分散权力,最终刘邦醒悟,立即下令销毁已刻的印信(“令速销印”)。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词典及历史文献记载,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史记》或相关史学解析。
《销印》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法律、印刷等行业中,它的意思是取消或撤销印章所产生的效力。
《销印》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钅」和「火」。钅部意为金属,火部意为火焰。
按照笔画顺序拆分,「钅」部有5画,「火」部有4画。
《销印》这个词的来源比较直接简单。「销」的本义是将金属加热至熔化状态,然后倒入模具或容器中冷却成型。而「印」则是指用印章盖印。所以「销印」即指用火热将印章上的图案熔掉,使其失去盖印的能力。
《销印》这个词的繁体字为「銷印」。
在古代汉字中,「销」字并没有「钅」部,而是写作「銷」,表示金属的含义。而「印」的字形与现代基本相同。
1. 律师申请对合同进行销印,以取消其法律效力。
2. 为了保证文件的安全性,公司设立了销印环节。
1. 销毁:将物品完全破坏,使无法使用或恢复。
2. 解封:打开封印,使里面的物品可以取出或使用。
注销、废止
盖印、封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