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铁胎的意思、铁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铁胎的解释

(1).用铁制作的内部衬垫物。《新五代史·杂传十五·慕容彦超》:“其被围也,勉其城守者曰:‘吾有银数千鋌,当悉以赐汝。’军士私相谓曰:‘此铁胎尔,復何用哉!’皆不为之用。”

(2).指胎土含铁量较多的瓷器。如 宋 建窑兔毫盏之类。参阅《文物》1959年第2期 冯先铭 《瓷器浅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铁胎是传统陶瓷工艺中的专业术语,指胎体含铁量较高的特殊坯体。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铁胎”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文献,特指胎质坚硬如铁、呈深褐色的陶瓷器皿。中国陶瓷协会发布的《中国古代陶瓷工艺术语考》指出,铁胎需满足三个核心特征:一是胎土含铁量高于8%,二是经高温烧制后断面呈现金属质感,三是叩击时发出清脆声响。

在具体应用中,铁胎主要分为两类:

  1. 建窑铁胎:以福建建阳水吉镇窑口为代表,胎体呈「铁锈色」,宋代多用于制作兔毫盏、油滴盏等斗茶器皿。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标注的「紫口铁足」官窑瓷器,其胎骨便属于此类工艺。
  2. 粗陶铁胎:常见于民间储水器制作,胎体厚重且气孔率低,明代《天工开物》记载其「耐骤冷热而不裂」的特性,适合制作煮茶急须。

中国国家博物馆陶瓷研究部通过X射线荧光分析发现,典型铁胎标本中含有Fe₂O₃(氧化铁)、SiO₂(二氧化硅)和Al₂O₃(氧化铝)的特定配比,其化学表达式可表示为: $$ text{Fe}_2text{O}_3 > 8% text{SiO}_2 : text{Al}_2O_3 ≈ 3:1 $$ 这种成分构成使胎体在1280℃以上高温烧制时产生独特的结晶效果。

网络扩展解释

“铁胎”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结合不同领域的应用场景,其解释如下:

一、铁制内部衬垫物

指用铁制作的器物内部支撑或加固结构,常见于古代兵器或工具中。例如:

二、高含铁量的瓷器胎体

特指胎土含铁量较高的陶瓷制品,烧制后胎体呈深褐色或黑褐色,质地坚硬。典型代表为:

“铁胎”在不同语境下含义不同,需结合具体领域判断。若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或工艺细节,可查阅《新五代史》或陶瓷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鼻嘎儿禅慧遁弃蛾封蜂舟告讼关候阖界画卵雕薪环桃灰窑家孙积决惊枕矜彊僦功九雒鹫羽救拯钜公隽语句追糠星恳恳老艾敛法晾台裂罅令闻毛脚鸡民膏民脂纳聘黏涂凝霭辟土前迈撬杠七采气嘘嘘奇颖缺门区中缘肉醢折愧深脉首谋授田树杈把叔季疏濬束伍令宿治填褊头油畏之如虎无甔五官将雾障箱笈闲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