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诰语的意思、诰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诰语的解释

古代君王告诫民众的文告。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一节:“《洛诰》上‘惟 周公 诞保 文 武 受命惟七年’,很明白地记载着,所以 周公 在各种诰语里面也是自己称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诰语”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诰语(拼音:ɡào yǔ)指古代君王用于告诫民众的正式文告。这类文书通常具有权威性和训诫性质,内容涉及政策宣示、道德教化或重大事件的公告。

二、单字拆解

三、用法与实例

  1. 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例如《尚书》中的《洛诰》《康诰》等篇目,记录了周公告诫臣民的言论。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提到,周公曾通过诰语自称王,以强化政治权威。
  2. 文体特征:
    诰语属于“诏令类”公文,语言庄重简练,常见于先秦至汉代的官方文书。

四、相关延伸

“诰语”是古代君主统治工具之一,既体现权力象征,也反映社会文化背景。其定义可参考权威字典(如、5、6),具体用例则需结合历史文献(如、3)综合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诰语》这个词,是指君主或贵族在特定场合下发布的重要声明或宣告。词语的拆分部首为言和告,分别代表语言和告诉的意思。它的总笔画数为12,来源可追溯至古代的官方文件,为了有效传达君主的意图,采用了特定的文字形式。 在繁体字中,《诰语》的写法为「誥語」。《誥》字的部首为言,右边则是「舀」,它是一个汉字的变形,表示舀水的动作。《誥》字的意思与《诰》相似,都是君主的宣告或声明。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略有不同,词语《诰语》的古体字为「告語」。这种写法中,「告」字的上方有一个「土」字,表示在土地上告示,以示庄重和严肃的意思。 以下是关于《诰语》的一些例句: 1. 君主发表了诰语,宣布国家的重大政策。 2. 朝廷颁布的诰语被全国人民广泛传播。 3. 他通过一封诰语,向全国宣告了自己的决定。 与《诰语》相关的组词有: 1. 诰命:君主颁布的命令或指示。 2. 诰封:君主授予某人封爵或官职的宣告。 3. 诰授:君主授予某人职位时所发的文书。 近义词和反义词: 1. 近义词:诏书、谕令。 2. 反义词:澄清、否决。 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