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别卦中的第二爻与第五爻。《京氏易传·大过》:“以金土定吉凶,去本末,取二五,为过之功。”《易·乾》“利见大人” 三国 魏 王弼 注:“利见大人,唯二五焉。”按:《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故云“利见大人,唯二五焉。”
(2).指阴阳与五行。 宋 周敦颐 《太极图说》:“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曹端 述解:“二,阴阳也。五,五行也。” 清 曾国藩 《居敬箴》:“天地定位,二五胚胎。”
(3).指 春秋 时 晋献公 嬖人 梁五 与 东关五 。《国语·晋语一》:“ 驪姬 赂二 五 ,使言於公。” 韦昭 注:“二 五 , 献公 嬖大夫 梁五 与 东关五 也。”参见“ 二五耦 ”。
(4).两个五,即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鬭 晋 、 楚 也; 晋 、 楚 不鬭, 越 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5).方言。即二百五。犹言傻里傻气。 王安忆 《冷土》一:“她那么二五,害得 拽子哥 跟着挨人戳脊梁骨。”
“二五”在汉语中属于多义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以下为权威词典的释义梳理:
一、基础数值概念
指自然数“2”与“5”的组合,常用于表示数量关系或简单计数。例如《汉语大词典》将其列为基本数词用法,强调其“十进制运算中的基础单位”。
二、方言及俚语含义
三、历史典故引申
源自《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中“二五耦”典故,原指晋献公两位宠臣梁五与东关嬖五勾结乱政,后演变为固定短语,喻指“结党营私之徒”。该释义被《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列为典故词条。
四、特殊领域用法
“二五”是一个多义汉语词汇,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主要包含以下解释:
《易经》卦爻术语
指别卦中的第二爻与第五爻。在《周易·乾卦》中,“九二”爻(第二爻)和“九五”爻(第五爻)均对应“利见大人”的爻辞,象征事物发展的关键阶段。例如《京氏易传》提到“取二五为过之功”,三国王弼注《易》时也强调“唯二五焉”的特殊性。
哲学概念:阴阳与五行
宋代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提出“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其中“二”指阴阳,“五”指五行,用以描述宇宙生成的基本元素。清代曾国藩《居敬箴》中“二五胚胎”也延续了这一哲学内涵。
历史人物代称
特指春秋时期晋献公的两位宠臣梁五与东关五。据《国语·晋语一》记载,骊姬曾贿赂二人干预朝政,导致晋国内乱,后世以“二五”代称狼狈为奸之人。
方言与数字含义
扩展建议:若需深入探究《易经》卦爻或哲学概念,可查阅《周易》原文及周敦颐《太极图说》等典籍。
便辞巧说避躲逼临冰冻昞灵不世之略骖骖抄近路穿针楼吹笙庙粗糙大院典程调讴调易螮蝀地垠棣友对口相声贩夫皁隶方向舵法音负苓者拊手管窥之见官系寡头合契红鞓隳弛浑倌积愁九华扇卷屈空晴宽通琨珸蜡宾礼拜天门对鸣籁民疾宁侯烹金剽急劈柴屏舍球后柔穰蛇腹纹水味殊尚送灯踏蹬同门投鞭脱盲忘象得意遐邻详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