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认屐的意思、认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认屐的解释

辨认鞋子。典出《宋书·隐逸传·刘凝之》:“有人尝认其所著屐。笑曰:‘僕著之已败,令家中覔新者备君也。’此人后田中得所失屐,送还之,不肯復取。”《南史·隐逸传下·沉麟士》:“尝行路,隣人认其所著屐。 麟士 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隣人得屐,送前者还之, 麟士 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 清 黄景仁 《一笑》诗:“认屐将毋错,悬蛇恐未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认屐”是一个典故性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向通过辨识木屐痕迹来推断人物行踪的特定行为。该词可追溯至《南史·隐逸传》中关于南朝名士谢灵运的记载:谢灵运常着特制木屐登山,其屐齿可根据山路坡度调节,后人遂以“谢公屐”代指文人雅士的登山用具。

在中国古代文学语境中,“认屐”常被用作隐喻修辞,例如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谢书》中化用此典,通过“认屐苔痕”的意象暗喻隐士踪迹的辨识。宋代类书《太平御览》卷六百九十八引《晋书》注疏,则将此行为引申为对文人雅士生活方式的追慕。

从文字学角度分析,该词由“认”(辨识)与“屐”(木制鞋履)构成复合词,属动宾结构。在《汉语大词典》中,类似结构的典故词多用于表达通过特定物证进行身份判定的行为模式。需要说明的是,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属罕用词汇,主要存续于古典文学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认屐”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认屐”原意为辨认鞋子,由“认”(承认、确认)和“屐”(木制鞋具)组成。其核心指通过鞋子来辨别事物或人物身份,后逐渐引申为因注重表面而忽视本质的行为。


二、出处与典故

典故最早见于《宋书·隐逸传·刘凝之》:


三、引申与用法

  1. 贬义用法:形容人仅关注表象(如外表、形式),忽视内在价值。
    例句:清代黄景仁诗“认屐将毋错,悬蛇恐未真”,讽刺以表象判断事物的谬误。
  2. 中性用法:指代对具体物品的辨认行为,如古代文献中的原始含义。

四、相关拓展


提示

该词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宋书》《南史》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摆印避骢不静成群打伙成群作队代人殚精竭虑丁丑多边贸易阀阅广求关侯归遁诡谀国王化合环运虎符悔心婚族郊宫纠风酒品踡嵼峻絶聚珍版克臂枯冢蜡书两报一刊鹿角霜缕解蚂蚁缘槐门基名节抹鼻子木侯铙管偏短屏语劈账铺胸纳地千钧千里蒓羹琴童丘盖软腭讪筋生学家食膳刷动素英宿遇无碍道场毋须蚬斗险窄小瘪三楔形文字玺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