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过更的意思、过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过更的解释

古代徭役制度的一种规定,应服役的人出钱入官,由官别雇人代为服役。《史记·游侠列传》“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 裴駰 集解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过更"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词义需结合构词法与历史语用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过"在古汉语中有"超逾时限"和"错误"双重含义,而"更"作动词时特指轮替制度。二者组合后形成两种主要释义:

其一指古代劳役制度中的逾期服役现象。《古代汉语词典》引《汉书·昭帝纪》注:"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其中"过更"特指戍边者超期服役,需缴纳代役金"更赋"的特殊情形,这种制度性用法在汉代简牍中多见实物佐证。

其二属校勘学术语,《辞源》收录其作为文献学概念,指古籍传抄过程中因形近、音近导致的错误改动。清代朴学家王念孙《读书杂志》多次使用该词,如"此乃过更之讹,当依宋本正之",此义项至今仍应用于版本学研究领域。

该词的语义演变呈现从具体制度向抽象概念延伸的特征。现代《现代汉语词典》虽未单列词条,但在"过"字条目下保留"过更"作为历史词汇的注解,建议使用者结合具体语境辨析其制度性含义或校勘学意义。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3.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4.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过更”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和来源权威性分析:

一、古代徭役制度(主要含义)

  1. 基本定义
    指古代徭役制度中的一种代役方式,应服役者可通过缴纳钱财免除劳役,由官府另雇他人代替执行。这一制度体现了古代赋役的灵活性。

  2. 历史背景与分类
    根据《史记》及三国魏如淳的注解,汉代“更役”分为三品:

    • 卒更:亲自服役;
    • 践更:短期轮换服役;
    • 过更:出钱代役,成为长期替代方式。
  3. 社会影响
    该制度减轻了部分民众的劳役负担,但也反映了贫富差异对赋役分配的影响。


二、形容深夜劳作(次要含义,需谨慎参考)

少数低权威性来源(如、5)提到“过更”作为成语,表示“夜晚工作或娱乐到很晚才休息”,例如:“他常因加班过更,凌晨才回家。”
注意: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典籍或主流词典,可能与“熬夜”等表达混淆,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三、总结

别人正在浏览...

艾猳安土重居拔头边急波害残烈馋獠铛旋酬和粗淡大马爵跌打方德绀青贵金属皓侈话盒子慌慌促促呼揭互折鹄峙鸾停焦心戒石铭金步摇记臆眷接巨额筷子廓周蓝湛湛雷辗撩湖狸骨帖立体刘备柳箭买地券末戚谋合拟态旁薄怕死鬼軯乾焦千里镜千日打柴一日烧清佳轻虚秋胡戏衢术奢摩他失乡试香水发寺曹司计颓衰玩常乡土文学小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