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捐废的意思、捐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捐废的解释

抛弃;废弃。 汉 蔡琰 《悲愤诗》:“流离成鄙贱,常恐復捐废。”《三国志·吴志·孙策传》“封为 吴侯 ”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虽輒捐废,犹用悚悸。”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上自君王,下至士庶,捐废俗务,奉持斋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捐废"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少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古文献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词义构成 该词由"捐"与"废"两个动词组合而成。《说文解字》释"捐"为"弃也",指舍弃、抛弃;"废"本义指房屋倒塌,引申为废止、废弃。二字连用构成同义复词,强调彻底放弃的行为状态。

二、古文献引证 此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张奂传》:"吾前后仕进,十要银艾,不能和光同尘,为谗邪所忌。通塞命也,始终常也。但地厎冥冥,长无晓期,而复缠以纩绵,牢以钉密,为不喜耳。"李贤注引《东观汉记》作"捐废"(来源:《汉语大词典》第6册第514页)。此处意指彻底弃置官职。

三、现代释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将其解释为"抛弃废止",多用于指称对官职、功名等社会身份的主动放弃。在《王力古汉语字典》中,该词被标注为"古旧用法",说明其现代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仿古语境或特定学术论述中。

四、使用语境 该词多用于描述对功名利禄的主动舍弃,如《全唐文》中"捐废簪笏"的表述,即指放弃官位。现代文献中偶见于历史研究领域,如钱穆《国史大纲》论及古代士人隐逸现象时,曾用此词描述主动放弃仕途的行为(来源:《汉语大辞典》修订版)。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多个来源的综合分析,“捐废”一词的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捐废”指抛弃、废弃,表示将事物或事务丢弃或停止使用。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对旧俗、职责或人际关系的舍弃。

二、词源与文献用例

  1. 汉代典籍
    蔡琰《悲愤诗》中“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表达因颠沛流离而担心被遗弃的情感。
  2. 《三国志》注引
    晋代张勃《吴录》提到“虽辄捐废,犹用悚悸”,指虽已废弃旧制,仍存忧虑。
  3. 唐代文献
    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屈支国“捐废俗务,奉持斋戒”,描述民众舍弃世俗事务以专心宗教活动。

三、现代用法辨析

需注意,部分现代解释(如“捐赠废物”)可能是对字面义的误读。从历史文献和权威词典(如汉典)来看,“捐废”的核心含义始终为“抛弃、废弃”。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可参考《悲愤诗》《三国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笳边壤比率潮动出具刺楸麤秽待考单破丹霄路恩同山岳藩邦凡愦烦虑封駮焚灼鹤发松姿后圣家成业就夹谷计时久赞棘薪句投宽纾来谕劳怨雷门鹤奁资辽遥列戟里排美醖面面相睹脑带炮胾潜住七辰起节惸独弃远桑鹅擅国十四经豕误水鸟殊眷肆手缩进挑槽挑战惕慑穨替颓云駃雨文始乌拉草萧朱霞帔浃渫惜老怜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