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圣的意思、后圣的详细解释
后圣的解释
后世圣人。《孟子·离娄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附 平帝 元始 中 王元后 诏:“ 夏禹 卑宫室,恶衣服,后圣不循。” 汉 王粲 《正考父赞》:“名书金鼎,祚及后圣。”
词语分解
- 后的解释 后 (③后⑥後) ò 上古称君主:商之先后(先王)。 帝王的妻子:皇后。太后。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后窗户。后面。后学。后缀。后进。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后。后福。后期。 指次序
- 圣的解释 圣 (聖) è 旧时称所谓人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的人:圣人。圣哲。 最崇高的,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神圣。圣洁。圣地。圣经。 封建时代美化帝王的说法:圣上。圣旨。圣明。 称学问、技术有特高成就的:圣
专业解析
"后圣"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主要含义指后世出现的圣人或继承先圣道统的圣人。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阐述:
-
核心语义解析:
- 后:本义指时间或次序上较晚的、继起的。在此语境中,主要指时间上的“后世”、“后代”。
- 圣: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达到极高境界的人,尤指儒家推崇的古代圣王(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或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孔子。
- 合成义:两者结合,“后圣”即指在时间上晚于先代圣王或先哲而出现的圣人。它强调了对先圣思想、道德、功业的继承和发展。
-
文化语境与用法:
- 儒家道统的延续: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后圣”常指继承和发扬“先圣”(如尧、舜、周公)道统的后世圣人。最典型的例子是孔子。儒家认为孔子虽生于后世,但整理六经、创立儒学,使先王之道得以传承光大,故尊孔子为“后圣”。
- 与“先圣”相对:“后圣”常与“先圣”对举使用。例如:
- 《荀子·非相》:“圣王有百,吾孰法焉?故曰:文久而息,节族久而绝,守法数之有司极礼而褫。故曰: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彼后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故曰: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欲知上世,则审周道;欲知周道,则审其人所贵君子。故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传也!妄人者,门庭之间,犹可诬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上乎!圣人何以不可欺?曰:圣人者,以己度者也。故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以说度功,以道观尽,古今一也。类不悖,虽久同理,故乡乎邪曲而不迷,观乎杂物而不惑,以此度之。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贤人也,久故也;五帝之中无传政,非无善政也,久故也;禹、汤有传政而不若周之察也,非无善政也,久故也。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略则举大,详则举小。愚者闻其略而不知其详,闻其详而不知其大也。是以文久而灭,节族久而绝。” (此处虽未直接用“后圣”,但阐述了效法“后王”即近世明君圣王的道理,体现了“后圣”继承“先圣”的思想)
-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明确提出孔子为“素王”(有帝王之德而无其位),并尊其为继承周公的“后圣”。
- 泛指后世出现的圣人:也可泛指在历史上任何时代出现的、被认为达到“圣”之境界的人物,但此用法相对较少,且多隐含与先代圣贤比较或传承的意味。
-
权威辞书释义参考:
- 《汉语大词典》(权威大型汉语语文词典):对“后圣”的释义为“后世圣人”。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中国台湾地区权威在线词典):释义为“後世的聖人”。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高校常用工具书):虽未单独收录“后圣”词条,但“后”有“后代,后世”义项,“圣”有“圣人”义项,组合义明确。
“后圣”一词的核心含义是后世出现的圣人,尤其在儒家文化语境中,特指继承和发扬先圣(如尧、舜、文、武、周公)道统的后世圣人,孔子是其最典型的代表。它体现了中国文化中重视道统传承、尊崇圣贤的思想观念。
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网络版可参考权威数据库如“汉典”或“国学大师”网站收录的释义)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中国台湾地区)
-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后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 拼音:hòu shèng(注音:ㄏㄡˋ ㄕㄥˋ)
- 词义:指“后世圣人”,即后代具有卓越智慧或道德成就的圣贤人物。
二、引证与出处
- 《孟子·离娄下》
提到“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强调无论前代还是后代的圣人,遵循的准则是一致的。
-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记载汉平帝诏书中“夏禹卑宫室,恶衣服,后圣不循”,说明后圣并非盲目效仿前人。
- 王粲《正考父赞》
用“名书金鼎,祚及后圣”表达功绩对后世圣人的影响。
三、词义解析
- 构词:“后”指时间上的后续,“圣”指品德或智慧超凡的人,组合后特指未来时代的圣贤。
- 用法:多用于古文或学术讨论中,强调圣贤精神的传承与时代适应性。
四、相关扩展
- 反义词:先圣(指前代圣人)。
- 文化意义:体现儒家思想中“圣人之道”的延续性,如《孟子》所述,不同时代的圣人虽方法不同,但核心原则统一。
五、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历史、哲学研究或引用古籍时。例如:“后圣不循古制”可形容革新者突破传统的行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孟子》《史记》等原典或权威词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葆卫逼冷博畅参用草榻长篇累牍叱搭吹呴打前失蝶径酆城狱概举敢仔告饥隔山龚行天罚臌胀架叠骄嫚交受警号浄门揪敛酒魔决决考室跨蹑令人喷饭灵桌謧詍轮豳卢雉麦茬纰僻清采轻婉懃恪器饰全都劝慰去手柔雌散嗽山崩海啸深辜食祭私全琐愞踢飞脚擿奸发伏同心结投生晚节香舞操无地自厝纤鈎香象絶流鲜毛谢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