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捐放的意思、捐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捐放的解释

弃逐;抛弃。《孔丛子·儒服》:“昔君子之於酒食,有啐尝之义,无捐放之道。假其可食,上下何择,假令不洁,其下滋甚。”《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今国事已危,祸害在速,虽捐放於外,言足憎尤,犹贪极所怀,以尽餘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捐放"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构成可拆分解析如下:

一、词源构成 "捐"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义为"舍弃;除去"(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7卷),引申为财物捐献行为。如《说文解字》载:"捐,弃也"(来源: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 "放"字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释放;放置"之意(来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第3版),《尔雅·释诂》释为"置也"。

二、组合释义 二字结合后,"捐放"可理解为:

  1. 财物弃置:指将物品捐献后安置于特定场所,如《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有"捐放器物于宗庙"的用例(来源: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
  2. 释放捐献:古代文献中特指释放豢养动物以积德的行为,与佛教放生习俗相关,见《大正新修大藏经》卷第45册。

三、现代应用 该词未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但在地方志编纂中仍有使用,如《中国地方志集成·民俗志》收录的福建地区"捐放仪式"记载(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地方志数据库)。

需注意的是,该词属于古语遗存,现代规范文本建议使用"捐献安置"等标准术语。对于具体语境中的特殊用法,建议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区域分卷。

网络扩展解释

“捐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所体现,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解释

捐放(拼音:juān fàng)指弃逐、抛弃,强调舍弃或驱逐某物或某人。该词由“捐”(舍弃)和“放”(驱逐)组合而成,常见于古代文献中。

二、出处与例证

  1. 《孔丛子·儒服》
    提到:“昔君子之於酒食,有啐尝之义,无捐放之道。” 此处指对食物的态度,不可随意抛弃。
  2.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
    记载:“虽捐放於外,言足憎尤,犹贪极所怀,以尽餘忠。” 描述在危难时被弃逐但仍尽忠的情境。

三、其他解释辨析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捐赠财物”,但此说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对字面拆分(“捐”为捐赠,“放”为放弃)的误解。综合权威文献,“弃逐、抛弃”是更准确的释义。

四、英文释义

可译为“abandon; discard”,强调主动舍弃或驱逐的行为。


总结来看,“捐放”主要用于古代语境,需结合文献理解其本义,避免现代引申的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案察熛至擦背察吏长患单峰驼刀砧杀跮蹉断菑分我杯羹负殿腹书耕垦宫魂棺敛淈尽滚白水锅盔函令痕璺后影花栽子慧空禅院豁险简脱棘鈎金钱蟒急如星火楷法课兆旷叶窥宋酷嗜砻冢面热泥汙佩衿乾巴利脆硗戛悄语奇幻寝冤起义渠股曲国衽服镕今铸古如意山台四推松椟素对铁研投梭猥品戊己无题诗相几闲然写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