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负殿的意思、负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负殿的解释

指古代官吏考绩名列最下等。《三国志·吴志·步骘传》:“﹝ 顾雍 、 陆逊 、 潘濬 ﹞可谓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宜各委任,不使他官监其所司,责其成效,课其负殿。”《魏书·郭祚传》:“考察令:公清独著、德绩超伦,而无负殿者为上上,一殿为上中,二殿为上下,累计八殿,品降至九。”《新唐书·韦思谦传》:“及进士第,累调 应城 令,负殿,不得进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负殿"为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罕用,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语境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建筑布局中的从属殿堂

指位于主殿后方或侧翼、规格较低的附属建筑。"负"取"背负、承托"之意,"殿"即宫殿主体。此类建筑多用于存放器物、侍从居所或次要礼仪场所,体现古代宫殿建筑的等级秩序。如《周礼·考工记》载"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其空间层次中即有主从殿宇的呼应关系。

二、军事行动中的殿后部队

古代行军时,"殿"特指军队尾部,"负殿"即承担断后护卫任务的部队。《孙子兵法·军争》强调"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其中后卫部队(负殿)需具备阻敌追击、掩护主力的职能。《汉书·李陵传》所述"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后行部队即属"负殿"职能的体现。

注意:该词属历史语境用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录。理解时需依据《十三经注疏》《二十四史》等典籍的用例分析,避免脱离文献断义。


参考来源

  1. 《周礼正义》(清·孙诒让 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十一家注孙子校理》(春秋·孙武 著),中华书局整理本

网络扩展解释

“负殿”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官吏考核制度中的评价结果,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负殿(拼音:fù diàn)指古代官吏在考绩中被评定为最下等。该词源自历史文献,如《三国志》《魏书》等,反映了古代官员的绩效评估体系。

历史背景与文献例证

  1. 考核制度
    古代官员需定期接受政绩考核,根据表现分为不同等级。若官员在“课其负殿”中被评“负殿”,则意味着其政绩垫底。
  2. 具体案例
    • 《三国志·吴志·步骘传》提到,顾雍、陆逊等重臣因能力突出,被要求“课其负殿”,即通过考核避免下属出现低效情况。
    • 《魏书·郭祚传》记载了考核等级划分:“累计八殿,品降至九”,说明“负殿”与官员的升降直接相关。
    • 《新唐书·韦思谦传》中,韦思谦因“负殿”而未能升迁,体现了该评价对仕途的影响。

影响与意义

“负殿”不仅是个人能力的评判,也反映了古代官僚体系对行政效率的重视。连续或多次被评为“负殿”可能导致降级或罢免,成为官员履职的重要压力来源。

补充说明

该词现代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相关研究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考绩制度,可参考《通典·选举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褙褡鼻塌脣青卜揆澶湉承禀赤网畜聚春明刺心刻骨翠嬀皴裂道驾得鹿都邑二河水蜂牖佛郎机鬼把戏贵远贱近还返烘明昏嫁胡梳箭萌娇娇即或禁藏惊春捃诬陵蹈淋铃楼堞卖官鬻狱门无杂客鞶章破雪启轮羣邦人中龙撒旦唼呷湿垫十指有长短世胄兽目寿轴爽闿鼠须松放松美缩首卷舌踏歌图铁杙头管投命无把握兀首乡田笑駡西泠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