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邃险要貌。《文选·左思<蜀都赋>》:“峻岨塍埒 长城 ,豁险吞若巨防。” 刘逵 注:“豁,深貌也。”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此江称豁险,兹山復鬱盘。”
“豁险”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地势的深邃险要。以下是详细解释:
“豁险”指地形深邃险峻的样貌,强调空间上的幽深与险要并存的特征。例如《蜀都赋》中“豁险吞若巨防”一句,即用“豁险”描绘山势的陡峭与深广。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学作品,如:
多用于描述自然景观,如山川、关隘等,属于书面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古文赏析或特定文学创作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相关用法,可参考《文选》《汉典》等文献来源。
豁险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绘一个人或事件在面对危险时勇敢、果断和坚定的态度。它表达了一个人对危险的无畏和决心,不惧怕风险并愿意挑战困难的精神。
豁:左边部首为豕,右边部首为口,总共8笔;险:上面部首为阝,下面部首为山,总共11笔。
豁险是一个汉语词组,在古代文献中已经有所记录。《庄子·齐物论》中曾有“不出躁于乱,豁险于世”的记载。在繁体中,豁险分别写作「豁險」。
在古代,「豁」的写法有一些变化。例如《康熙字典》中的写法为「㧏」。在《说文解字》中写作「䌣」。而「险」在古代写作「険」。
1. 他在解救被困队友的时候表现得非常豁险。
2. 面对未知的风险,他选择了豁险前进,而不是退缩。
1. 豁达(形容词,指人心胸开阔、气度高)
2. 豁免(动词,指不要求对方承担责任或缴纳金钱)
3. 肆豁(动词,指敞开怀抱欢迎、接纳)
近义词:勇敢、果敢、大胆
反义词:胆怯、畏缩、怯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