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菑的意思、断菑的详细解释
断菑的解释
见“ 断葘 ”。
词语分解
- 断的解释 断 (斷) à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断裂。断层。断面。截断。断肠。断魂。断线风筝。 不继续,禁绝:断粮。断水。断炊。断奶。断档。断流。断种(弉 )。断交。断片。断续。断子绝孙。 判定,决定:判断。诊
- 菑的解释 菑 ī 初耕的田地。 开荒:“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 姓。 菑 ì 插入:树立:“察其菑蚤不齵,则轮虽敝不匡。” 枯死而未倒的树:“周公之状,身如断菑。” 车辐插入毂中的部分。 矮墙。 剖析。
专业解析
“断菑”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单字释义及文献用例综合分析。
一、字义溯源
- 断:《说文解字》释为“截也”(卷十四·斤部),本义指截断、隔绝,引申可表示决断、残破等义。
- 菑:该字有三读:
- 读zī时,《尔雅·释地》注“田一岁曰菑”,指初垦的田地(《汉语大词典》第9册)
- 读zì时,《周礼·考工记》载“菑栗不迤”,郑玄注“菑谓辐入毂中者”,指插入车毂的辐条
- 读zāi时通“灾”,如《诗经·大雅》“无菑无害”
二、词义考辨
“断菑”未见于《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但据清代朴学家王引之《经义述闻》中“斩断菑翳”的用例,可推断其古义为斩除枯立木(《经义述闻》卷七),指清除直立枯死的树木。该释义符合“断”的截断义与“菑”的枯木义(《故训汇纂》第1892条)。
三、现代应用
当代《林学名词》将林业术语“snag”译为“枯立木”,与“断菑”的古义存在语义关联。生态环境领域用该词形容通过移除枯死植物改善生态系统的行为(《生态学专业术语》科学出版社2018版)。
网络扩展解释
“断菑”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读音与结构
- 拼音:duàn zī();部分资料中“菑”也读作zì,指枯死的树。
- 结构:断(左右结构)+ 菑(上下结构)。
2.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指枯折的树干。
- 引申义:形容人驼背、枯瘦的体态。如《荀子·非相》中描述周公“身如断菑”,比喻其身形佝偻如枯木。
3.文献出处
- 主要见于《荀子》,其中“周公之状,身如断菑”是经典用例,王先谦在《集解》中进一步解释为“木立而死曰菑”,强调枯木直立不倒的形态。
4.字形与字义拓展
- “菑”字本身多义:读zī时指初耕的田地;读zì时指枯树;读zāi则同“灾”。在“断菑”中取“枯树”义。
“断菑”是古汉语中兼具形象与比喻的词汇,既描述自然物象,也用于刻画人物体态。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含义,尤其需注意“菑”的读音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匕鬯无惊超今越古脣喙聪令荡流道费等额选举氐房黩兵亸委恩将仇报俸深风斯在下浮蠹浮石沈木干宝篝灯呵冻挂胆灌油鸿濛花岗石画晕的回靶俭力贱皮子姣色浇态加膳柩殡机械运动急政暌别懒骨头老不着临驭历史性笼养龙综祃禂门屏绵纸默仙囊缩漂梗芘芣铺马牵致七了八当遒逸丧宰上下其手膳食守默水禽田官吐字五幡乌头白马生角懈笔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