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楷法的意思、楷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楷法的解释

(1).典范;法则。《晋书·隐逸传·辛谧》:“ 謐 少有志尚,博学善属文,工草隶书,为时楷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有 丁覘 者, 洪亭 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明史·隐逸传·杨恒》:“ 恒 性醇篤……家无儋石,而临财甚介,乡人奉为楷法焉。”

(2).犹效法。《南史·柳世隆传》:“ 司马公 所为,后生楷法,吾岂能止之哉。”

(3).楷书之法。《晋书·卫恒传》:“ 上谷 王次仲 ,始作楷法。”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蒋衡 ﹞工诗、古文,其《书法6*论》一篇,尤为讲楷法者所宗尚。”《花月痕》第四七回:“﹝ 李稷 ﹞又开了几处学堂,教二十岁下兵丁,都要读些史书,熟些核算,工些楷法。”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楷法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楷法”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三层含义,其释义及用法可综合权威文献梳理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典范与法则
    指可供遵循的准则或标准。例如《晋书》提到辛谧的书法“为时楷法”,而《明史》称杨恒因品行高洁被乡人奉为“楷法”,均强调其作为道德或技艺榜样的意义。

  2. 效法行为
    作动词时表示以某人为楷模进行学习。《南史》记载柳世隆所言“司马公所为,后生楷法”,即体现后辈效仿前贤的语境。

  3. 楷书技法
    特指楷书的书写规范。如《晋书》提及王次仲“始作楷法”,清代陈康祺则称蒋衡的《书法论》被楷书学习者尊崇。唐代柳公权更被视为楷法集大成者。

二、语境应用

三、关联拓展

“楷”字本身即含“法式”之义(如“楷模”),故“楷法”可视为该含义的延伸。需注意,现代使用中多聚焦于书法范畴,而古典文献中更侧重道德与行为规范的层面。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或书法实例,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楷法

楷法是一种指导书法写作的方法和规范,它确定了汉字的规范字形和书写的标准。楷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书法艺术的基础。

拆分部首和笔画

楷法的部首是“木”(mù),表示与木有关的字。它的笔画数是11画。

来源

楷法源自古代篆书,经过演变和修订,形成了现代楷书的规范和标准。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形式,楷法兼具严谨和美感。

繁体

楷法的繁体字是「楷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较为繁复,不同时期、不同书法家有不同的书写风格。楷法则在唐代逐渐形成,并在明清时期逐渐发展完善。楷法注重规范和整齐,追求字形的均衡和美观。

例句

他的字写得很漂亮,完全符合楷法的标准。

组词

楷书、楷体、楷书家、楷化、楷书学

近义词

标准书法、规范字体

反义词

草书、行草、隶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