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寄语、带信。《楚辞·九章·思美人》:“愿寄言於浮云兮,遇 丰隆 而不将。” 唐 元稹 《遣兴》诗之五:“寄言抱志士,日月东西跳。” 明 袁宏道 《祝雨》诗:“寄言行雨儿,莫下山头去。”
(2).谓把某种思想感情寄托在诗文之中。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序:“是故復之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宋书·谢灵运传论》:“自 建武 暨乎 义熙 ,歷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耳。”
“寄言”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寄语、带信
指通过文字或口信传递信息,常用于表达对他人的嘱托或思念。例如《楚辞·九章·思美人》中的“愿寄言於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以及唐代元稹诗句“寄言抱志士,日月东西跳”。
寄托思想感情于诗文
将情感、志向等融入文学创作中,多见于古典诗词。如曹雪芹在《红楼梦》判词中写道“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白居易的诗句“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也属此类表达。
“寄言”既可指实际的信息传递,也可作为文学创作手法,通过含蓄的方式表达深层情感或哲理。其用法在古典文献中尤为常见,体现了汉语的凝练与意境美。
《寄言》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通过书信等方式送出某种思想、寄托某种心意。
《寄言》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宀(mián),象征房屋;右边的部首是言(yán),代表语言。总共有12个笔画。
《寄言》这个词的来源与汉字的发展有关。在古代,人们常使用书信来传递信息和感情。寄信的过程中会附上一些寄托心意的话语,这就是《寄言》。
在繁体字中,《寄言》的写法与简体字一样。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在古时候,《寄言》的写法是「寄言」,其中的「寄」字是在「宀」旁边加上「示」,表示寄托;「言」字则保持不变。
1. 我给他写了一封信,希望通过这封信能够寄言我对他的思念之情。
2. 在毕业典礼上,校长用一段温暖的寄言鼓励着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
1. 友情寄言
2. 诚挚寄言
3. 启迪寄言
1. 致辞
2. 寄语
3. 问候
隐密、保密
谙忆奥草白驎百人会白雉抱璞壁藏藏盖嗔心楚舘刺虎丹乌抵背扼喉地貌多次二分之祭恶歆歆发蒙启滞封火腹围哽吃钩章棘句瓜拉帽好笑和亲赫斯之威茧茧娇娜假山敬逊金声玉服久假不归舅太太卡口岭北凌侮六雄马粪娘茅竹魔头慕化男仆逆政培养费遣闷气囊却立曲邪仁浆义粟入室上纲审声世德霜府水击死格体料无主后仙窟岘山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