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苇籥。 明 唐顺之 《与安子介书》:“如苇簫土鼓而与朱絃玉磬金鐘大鏞相答响。”参见“ 苇籥 ”。
“苇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基本释义
苇箫指古代用芦苇制成的吹奏乐器,又称“苇籥”或“苇钥”。它是一种简易的民间乐器,常与“土鼓”并称,象征古朴的音乐形式,如明代唐顺之《与安子介书》中描述:“如苇簫土鼓而与朱絃玉磬金鐘大鏞相答响。”
发音与词性
拼音为wěi xiāo,属名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现代使用较少。
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文献,多用于对比原始乐器与精制乐器(如玉磬、金钟等),强调音乐形式的质朴性。例如在描述古代礼仪或民间活动时,常以“苇箫土鼓”组合出现。
相关词语
如需进一步了解“箫”的详细含义(如形制、历史演变),可参考相关音乐史资料或词典来源。
《苇箫》指的是一种乐器,也叫苇笛,是一种古代的吹奏乐器。它由苇管和箫身组成,是中国古代传统乐器中的一种。
《苇箫》的拆分部首为艹和⺣,拼音为wěi xiāo。
在《苇箫》这个词中,苇的笔画为7画,箫的笔画为11画。
《苇箫》这个词是由苇和箫两个字组合而成的。苇指的是一种水生植物,箫指的是一种乐器。
苇箫的繁体字为葦簫。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在有所不同。苇箫的古代汉字写法为葦簫。
1. 我学会了吹奏苇箫,能演奏一些古老的曲子。
2. 他用苇箫吹奏出悠扬的乐曲,让人陶醉其中。
苇田、箫声、苇谷、箫韵。
苇笛、箫。
钢琴、吉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