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枉措直的意思、举枉措直的详细解释
举枉措直的解释
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语出《论语·为政》:“举枉错诸直,则6*民不服。” 邢昺 疏:“举邪枉之人用之,废置诸正直之人。”按,错,同“ 措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竞举枉兮措直,咸先佞兮唌唌。” 唐 元稹 《翰林承旨学士记》:“以君父之遇若如是,而犹举枉措直可乎哉?”
词语分解
- 举的解释 举 (舉) ǔ 向上抬,向上托: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 动作行为:举止。轻而易举。 发起,兴办:举义。举办。创举。 提出:举要。举例。 推选,推荐:推举。荐举。 全:举国。举世。举家。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举。举人。一举成名。 攻克:“一战而举鄢、郢”。 笔画数:; 部首:丶; 笔顺编号:
- 直的解释 直 í 不弯曲:直线。直角。直径。直立。直截了当。直觉(?)。直观。 把弯曲的伸开:直起腰来。 公正合理:是非曲直。理直气壮。耿直。正直。 爽快,坦率:直爽。直率(刬 )。直谏。直诚。直言不讳。 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一直走。直哭。 竖,与“横”相对:不要横着写,要直着写。 汉字笔形之一,自上至下。 姓。 曲弯横 笔画数:; 部首:目;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举枉措直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举枉措直(jǔ wǎng cuò zhí)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现多用于批判用人不公、颠倒黑白的现象。其核心含义为提拔奸邪小人,贬抑正直之士,反映了政治或社会环境中道德与才能的错位。以下从释义、出处、用法三个角度解析:
一、字义解析
- 举:提拔,任用。
- 枉:弯曲,引申为邪曲不正之人(《说文解字》:“枉,邪曲也”)。
- 措:通“错”,放置,安排(《古代汉语词典》释“措”为“安置”)。
- 直:正直,喻指德行端正之人。
整体释义:将奸邪者置于高位,使正直者屈居下位。
二、经典出处与背景
此成语化用自《论语·为政》:
孔子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推举正直者置于邪曲者之上,百姓便信服;若推举邪曲者压制正直者,百姓便不服。)
- 语境:孔子强调执政者用人需以德为先,正直者居上才能匡正风气。后世反用其意,以“举枉措直”批判昏聩的统治行为。
- 权威参考:
- 中华书局《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第19页,明确阐释此句的伦理政治观。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指出:“错,犹置也。诸,众也。”印证“措”为安置之义(转引自《汉语大词典》)。
三、用法与引申
- 批判性语境:
多用于揭露制度腐败或领导失察,如:“公司高管任人唯亲,举枉措直,致使人才流失。”
- 历史文献佐证:
- 《后汉书·杨震传》载“白黑溷淆,清浊同源”,暗喻“举枉措直”之弊(《二十四史全译》第12册)。
- 现代引申:
泛指一切违背公平正义的选拔机制,如学术评审、职场晋升中的不公现象。
四、权威词典释义
结语
“举枉措直”不仅是一个语言化石,更是贯穿中国历史的警世箴言。其价值在于揭示:当道德坐标被颠倒时,社会根基必然动摇。今日用之,仍可针砭时弊,呼唤用人唯贤的公道。
典籍原文(楷体强调):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论语·颜渊》
网络扩展解释
“举枉措直”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进行解释:
1. 基本释义
- 拼音:jǔ wǎng cuò zhí
- 字义解析:
- 举:选拔、任用;
- 枉:弯曲,比喻邪恶不正之人;
- 措:废置、罢黜;
- 直:笔直,比喻正直之士。
- 整体含义:指任用奸邪之人而罢免正直之士,比喻政治或管理上的用人不公。
2. 出处与背景
- 经典出处:出自《论语·为政》
原文为:“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孔子通过此句强调,若统治者提拔奸邪之人压制正直之士,百姓便不会信服。
3. 用法与语境
- 语法功能:通常作谓语,用于描述用人不当的行为。
- 适用场景:多用于批评政治腐败、管理失当或社会不公的现象。
4.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举枉错直(意义完全相同,仅“措”与“错”通假)。
- 反义词:举直措枉(意为选拔正直者,罢黜奸邪之人)。
5. 延伸参考
- 该成语在古籍中多次被引用,如《全唐文》中批评“举枉措直”会导致民心背离。
- 元代戏曲《赚蒯通》也曾用此语表达对不公的讽刺。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论语》原文或相关历史评注。
别人正在浏览...
八洞边缘冰文拨慢不晓事常春木常星産具楚招邨路蹉路读赗独醒人藩篱草浮报刚壮归论行号巷哭行伍出身号子禾主鸿毛泰岱花城花英蹇运交角警昏浄洁九攻寇勷乐乐呵呵辽绝鑪铸免归明夜弭辔谜头盘石乞嚯齐理启寤趋风人命危浅挼挲三堵墙胜人一筹升屋刷的孀嫠庶饶叔丈人速刻铜头铁额伪军威震无可否认无盐女项里闲见层出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