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枉措直的意思、举枉措直的详细解释
举枉措直的解释
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语出《论语·为政》:“举枉错诸直,则6*民不服。” 邢昺 疏:“举邪枉之人用之,废置诸正直之人。”按,错,同“ 措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竞举枉兮措直,咸先佞兮唌唌。” 唐 元稹 《翰林承旨学士记》:“以君父之遇若如是,而犹举枉措直可乎哉?”
词语分解
- 举的解释 举 (舉) ǔ 向上抬,向上托: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 动作行为:举止。轻而易举。 发起,兴办:举义。举办。创举。 提出:举要。举例。 推选,推荐:推举。荐举。 全:举国。举世。举家。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举。举人。一举成名。 攻克:“一战而举鄢、郢”。 笔画数:; 部首:丶; 笔顺编号:
- 直的解释 直 í 不弯曲:直线。直角。直径。直立。直截了当。直觉(?)。直观。 把弯曲的伸开:直起腰来。 公正合理:是非曲直。理直气壮。耿直。正直。 爽快,坦率:直爽。直率(刬 )。直谏。直诚。直言不讳。 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一直走。直哭。 竖,与“横”相对:不要横着写,要直着写。 汉字笔形之一,自上至下。 姓。 曲弯横 笔画数:; 部首:目;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举枉措直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举枉措直”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进行解释:
1. 基本释义
- 拼音:jǔ wǎng cuò zhí
- 字义解析:
- 举:选拔、任用;
- 枉:弯曲,比喻邪恶不正之人;
- 措:废置、罢黜;
- 直:笔直,比喻正直之士。
- 整体含义:指任用奸邪之人而罢免正直之士,比喻政治或管理上的用人不公。
2. 出处与背景
- 经典出处:出自《论语·为政》
原文为:“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孔子通过此句强调,若统治者提拔奸邪之人压制正直之士,百姓便不会信服。
3. 用法与语境
- 语法功能:通常作谓语,用于描述用人不当的行为。
- 适用场景:多用于批评政治腐败、管理失当或社会不公的现象。
4.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举枉错直(意义完全相同,仅“措”与“错”通假)。
- 反义词:举直措枉(意为选拔正直者,罢黜奸邪之人)。
5. 延伸参考
- 该成语在古籍中多次被引用,如《全唐文》中批评“举枉措直”会导致民心背离。
- 元代戏曲《赚蒯通》也曾用此语表达对不公的讽刺。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论语》原文或相关历史评注。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举枉措直
“举枉措直”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纠正冤枉,使事情得以公正处理。它由“举枉”和“措直”两部分组成,分别表示纠正冤屈和使事情得以正确地处理。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举枉措直”的拆分部首是“丶”,它属于“手”的部首。“举枉”部分的笔画数为8画,“措直”部分的笔画数为10画。
来源
“举枉措直”一词最早出自《尚书·尧典》:“尧贤圣皇帝,举是以措,枉是以直。”它传达了尧帝要以审判事情的真相,纠正错误的立场和行为。
繁体
“举枉措直”在繁体中的写法是「舉枉措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一些字形有所不同。早期的写法中,举字可能用「究」代替「举」,枉字可能用「商」代替「枉」。
例句
1. 在司法系统中,要坚持举枉措直的原则,确保公正审判。
2. 他知道自己被冤枉了,所以一直在努力举枉措直,维护自己的名誉。
组词
举案齐眉、举一反三、枉法自诛、枉法徇私、措手不及、措辞得当等。
近义词
理枉:纠正冤屈,使之正确。
反义词
隐枉:掩盖冤屈,不真实地处理事情。
别人正在浏览...
巴金抱产綳褯拨乱不两立彩吹擦脸禅关摛笔虫使出分低卬地沥青断圭碎璧风致分鞋破镜分意浮文浮钟高粱各从其志宫神钩缗害命浩溔怀集灰灺江翻海扰杰迈举逸开棍可人滥骂灵辕六葩磨扇坠着手囊书恁样迫厄洽驩耆龟棋家清治柔规三尺三杰生势伸诉世出食干世县守阍说帖宿本索引添削唯命是从五百黠狯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