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寄語、帶信。《楚辭·九章·思美人》:“願寄言於浮雲兮,遇 豐隆 而不将。” 唐 元稹 《遣興》詩之五:“寄言抱志士,日月東西跳。” 明 袁宏道 《祝雨》詩:“寄言行雨兒,莫下山頭去。”
(2).謂把某種思想感情寄托在詩文之中。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序:“是故復之不足,則吟詠以肆志,吟詠之不足,則寄言以廣意。”《宋書·謝靈運傳論》:“自 建武 暨乎 義熙 ,歷載将百,雖綴響聯辭,波屬雲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遒麗之辭,無聞焉耳。”
“寄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寄語、帶信
指通過文字或口信傳遞信息,常用于表達對他人的囑托或思念。例如《楚辭·九章·思美人》中的“願寄言於浮雲兮,遇豐隆而不将”,以及唐代元稹詩句“寄言抱志士,日月東西跳”。
寄托思想感情于詩文
将情感、志向等融入文學創作中,多見于古典詩詞。如曹雪芹在《紅樓夢》判詞中寫道“寄言纨绔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白居易的詩句“寄言癡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輕許人”也屬此類表達。
“寄言”既可指實際的信息傳遞,也可作為文學創作手法,通過含蓄的方式表達深層情感或哲理。其用法在古典文獻中尤為常見,體現了漢語的凝練與意境美。
《寄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通過書信等方式送出某種思想、寄托某種心意。
《寄言》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宀(mián),象征房屋;右邊的部首是言(yán),代表語言。總共有12個筆畫。
《寄言》這個詞的來源與漢字的發展有關。在古代,人們常使用書信來傳遞信息和感情。寄信的過程中會附上一些寄托心意的話語,這就是《寄言》。
在繁體字中,《寄言》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在古時候,《寄言》的寫法是「寄言」,其中的「寄」字是在「宀」旁邊加上「示」,表示寄托;「言」字則保持不變。
1. 我給他寫了一封信,希望通過這封信能夠寄言我對他的思念之情。
2. 在畢業典禮上,校長用一段溫暖的寄言鼓勵着即将步入社會的畢業生。
1. 友情寄言
2. 誠摯寄言
3. 啟迪寄言
1. 緻辭
2. 寄語
3. 問候
隱密、保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