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饥荒。飢,通“ 饥 ”。《后汉书·左雄传》:“今 青州 飢虚,盗贼未息,民有乏絶,上求稟贷。”
(2).谓腹中空虚而飢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飢虚,起行盗食。”
腹中空虚而飢饿。饥,通“ 飢 ”。喻指殷切期待,如飢似渴。《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卒” 裴松之 注引 晋 杜笃 《邴原别传》:“贤者诚难测度!孤谓君将不能来,而远自屈,诚副饥虚之心。”
“饥虚”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言文,现代汉语中已罕见。若用于文学创作,可借以烘托困顿氛围,如:“战乱后的村落,饥虚遍野,唯余断壁残垣。”
《饥虚》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指饥饿且空虚的状态。当一个人长时间处于饥饿的状态,导致身体和精神上都出现虚弱和空虚的感觉时,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
《饥虚》的部首是食部,部首的意思是指汉字中表意的最小单位,它有助于我们理解字的意思和构造。而《饥虚》这个词的笔画数是10画。
《饥虚》这个词在《说文解字》中有记载,它是甲骨文的古字形,起源于古代。在繁体字中,「饑虛」是其对应的写法。
在古代,「饥虚」的汉字写法与现在略有不同。其中,「饥」的古字形是「飢」,它在右边有一个额外的「虍」字,表示食物被吃到只剩下了虎皮,象征极度的饥饿。而「虚」的古字形是「虛」,形状看起来更加凌乱,与现代的写法稍有不同。
1. 那个饥虚的小孩看到食物时,眼睛闪着渴望的光芒。
2. 在饥虚的状态下,他感到全身无力,无法集中精力。
组词:饥饿、虚弱、空虚、饥荒、饥馑、空虚寂寞。
近义词:饥寒、挨饿、饥饿虚弱。
反义词:饱足、满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