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鼗鼓和木铎。古代察贤和征询民意时用。
“鼗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拼音:táo duó()
构成:由“鼗鼓”和“木铎”两种古代器具组合而成。
用途:主要用于古代政治活动中,如察访贤能和征询民意()。
鼗鼓
木铎
如需进一步了解“铎”的构字演变,可参考的详细分析。
《鼗铎》是一个汉字词语,读音为táo duó,意为古代一种打击乐器,类似于鼓。
《鼗铎》的部首为金(jīn),由“銀”和“助”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8。
《鼗铎》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用于描述一种打击乐器。在古代,鼗铎常常用于宗教仪式或庆典活动中,通过敲击发出声音。
《鼗铎》的繁体字为「鼗鐸」。
在古代,汉字《鼗铎》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其中,“鼗”一字就有多种不同的写法,如「䰪」、「䰫」、「陶」等,更加体现了古汉字的丰富多样性。
1. 古代的宗教仪式中常常使用鼗铎来增添庄严和神秘感。
2. 孩子们敲打着鼗铎,欢快地唱着歌曲,欢庆着新年的到来。
1. 鼗乐:指以鼗铎为主要乐器的音乐。
2. 铎音:指鼗铎所发出的声音。
类似于《鼗铎》的词语有「鼓」、「锣」。
与《鼗铎》相对的词语可能是「静寂」、「无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