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二伯的意思、二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二伯的解释

(1).指 周 初分别主管东方和西方诸侯的两位重臣 周公 和 召公 。《孔丛子·居卫》:“古之帝王,中分天下,使二公治之,谓之二伯。”《礼记·王制》:“八伯各以其属,属於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 郑玄 注:“自 陕 以东, 周公 主之,自 陕 以西, 召公 主之。” 宋 王安石 《对难》:“ 成王 之王天下也,尊二伯,诛二叔。”

(2).指 齐桓公 晋文公 两位霸主。《穀梁传·隐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 范宁 注:“二伯,谓 齐桓 晋文 。”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 重耳 任五贤, 小白 相射鉤。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讎?”

(3).指 周文王 与 齐桓公 。《晋书·石勒载记上》:“昔 周文 以三分之重,犹服事 殷朝 ; 小白 居一匡之盛,而尊崇 周室 。况国家道隆 殷 周 ,孤德卑二伯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二伯”一词在历史文献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一、周初重臣分治

指西周初期辅佐周成王治理天下的两位重臣周公旦和召公奭。两人以“陕地”(今河南陕县)为界分治东西,周公主管东方诸侯,召公主管西方诸侯。这一分治模式在《礼记·王制》中有明确记载,郑玄注曰:“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


二、春秋霸主代称

  1. 齐桓公与晋文公
    春秋时期两位著名霸主,常被合称“二伯”,见于《谷梁传》《汉书·刑法志》等典籍。
  2. 周文王与齐桓公
    少数文献(如《晋书·石勒载记》)将周文王与齐桓公并称,强调其“尊王”的政治影响力。

三、其他用法

现代汉语中,“二伯”可能作为亲属称谓,指父亲的二哥。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需注意与古代含义区分。

提示:具体释义需结合上下文,建议查阅《礼记》《孔丛子》等原典或权威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二伯(èr bó)是一种常见的口头称谓,通常用来称呼年纪稍大、地位较高、经验丰富的男性长辈,也可以表示对男性的亲热或友善。下面是关于二伯的拆分部首、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方面的简要说明: 1. 拆分部首和笔画:二伯是由“二”和“伯”两个汉字组成。其中,“二”的拆分部首是“二”,笔画数为二;“伯”的拆分部首是“人”,笔画数为八。 2. 来源:二伯这个词源于中国方言,是一种日常口语的称呼方式。 3. 繁体:二伯的繁体字为「二伯」。 4.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对于二伯这个词的写法没有明确的规范,不过常见的古代写法有「二叔」「二大爷」「二老爷」等。 5. 例句:小明对身边的一位年长男性亲切地说道:“二伯,您辛苦了!” 6. 组词:二伯一般独立使用,并不常见于组词中。 7. 近义词:二伯的近义词包括“二叔”、“二舅”等,都是用来称呼亲近的男性长辈的方式。 8. 反义词:二伯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但可以使用其他称呼方式,如“三爷”、“小伙子”等来表示与之相反的意义。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问我。

别人正在浏览...

白鳞白元班饯襃博被毛戴角褊浅边夷不爽步虚子苍霞唱谋倡踊淳意村桑黨齡倒座儿大裘叠巘芳香肥汉风袖斧遂贵男鬼酉核骨画采毁面豁然确斯结体京钱酒妇卷第括比勑厉劳承罹辜令人捧腹盲史俛眄奈心淖泞乾漠祈寒轻权青帏三人行必有我师沙板儿钱烧除少来石主私感素朝蹄轮唾手而得顽昧刎颈交雾露相得益彰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