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裁剪白绢以绘画作文。 唐 李行敏 《观庆云图》诗:“裂素留嘉瑞,披图贺圣君。” 清 顾炎武 《酬程工部先贞》诗:“怀人初有叹,裂素便成辞。”
(2).指用以绘画作文的白绢。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竹林餘裂素,可復写谁真。”
“裂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区别,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裁剪白绢以绘画或写作
该词原指将白绢(素,指白色丝织品)剪裁成合适的尺寸,用于书画创作或题诗作文。例如唐代李行敏的诗句“裂素留嘉瑞,披图贺圣君”便体现了这一用法。
指代用于创作的白绢本身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提到“竹林餘裂素,可復写谁真”,这里的“裂素”直接代指已裁剪好的白绢材料。
部分资料(如)提到“裂素”作为成语指“关系破裂”,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典籍或主流词典,可能为误传。建议以“裁剪白绢”的释义为主。
“裂素”的核心意义与古代书画创作相关,既指裁剪白绢的动作,也指代白绢本身。其用法多见于古典文学作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裂素,是一个汉字词语,由“裂”和“素”两个部分组成。
“裂”是一个形声字,由左部分“⺶”(贲字底本)表示“刀”的形状,右部分“列”表示声音。“裂”表示物体被力量撕扯或切开的动作。
“素”是一个形声字,由左部分“⺙”(日字底本)表示“白”的颜色,右部分““且”表示声音。“素”表示原始或未经加工的事物。
“裂素”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是古代对一种原始的、未经加工的面料的称呼。
在繁体字中,“裂素”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代对“裂素”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以“裂素”这个词的现代普通话拼写为准。
以下是一些使用“裂素”的例句:
1. 他穿着一件裂素的衣服,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
2. 这条裂素裙子很古老,但却十分耐穿。
3. 他喜欢使用裂素的材料来制作艺术品,以展现原始的美。
以下为“裂素”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裂痕、素面、裂开、素材。
近义词:原始、未加工、质朴。
反义词:加工、华丽、精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