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全之计
指绝对安全稳妥、毫无疏漏的计策或方法,强调计划周密完备,能确保万无一失。其核心在于“万全”,即“万分周全”,涵盖所有可能性以规避风险。
字源释义
合成后强调“覆盖一切可能性的周全策略”。
现代释义
指经过全面考量、无任何漏洞的方案,常用于形容应对重大事务时的审慎态度。例如:
“此事关系民生,须定万全之计,不可轻率。”(《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例句:
“为保障航天任务成功,科学家制定了万全之计,涵盖所有应急预案。”
古代典籍
现代辞书
该词最早见于战国文献,原指军事谋略(如《战国策·齐策》),后扩展至政治、民生领域。现代用法更侧重系统性风险管理,如工程预案、金融风控等㊟。
参考文献来源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
㊟ 孙武《孙子兵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
㊟ 韩非《韩非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 刘向《战国策》(中华书局,2012)
“万全之计”是一个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指极其周密、稳妥的计策或办法,强调考虑全面且风险极低,通常用于形容应对复杂问题的完美解决方案。
最早见于《三国志·蜀志·庞统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该典故背景为庞统分析军事策略时,指出某种冒险方案并非最佳选择。
宋代陈亮《酌古论·封常青》中举例:“凡此者,皆因弱成强而万全之计也。”,说明通过周全策略可实现以弱胜强。
近义词有“万全之策”“算无遗策”,反义词如“权宜之计”“冒险之举”。
提示:该成语现代多用于商业决策、政策制定等需要严谨性的领域,强调零漏洞的规划思维。
百年之后本科便罢变难别出心裁敝风逼红逋布步履维艰灿焕吃一节,剥一节酬献垂竿辞锋登池上楼诋伤对攻对嘴发怒穿冠繁阴風起分母富媪妇职改动红草鸿鸳槲栎湖澥建家絜驾静景荆翼金橐积泉窾缺闚欲狼牙箭历史剧栌栱盘基迫痛楸槚鋭立儒士撒村神功圣化蛇医母时新条科铜雀僮谣团防喂饲无寥赖虾酱鲜脍弦外之意县针篆销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