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饑荒。飢,通“ 饑 ”。《後漢書·左雄傳》:“今 青州 飢虛,盜賊未息,民有乏絶,上求稟貸。”
(2).謂腹中空虛而飢餓。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勉學》:“寒無氈被,抱犬而卧,犬亦飢虛,起行盜食。”
腹中空虛而飢餓。饑,通“ 飢 ”。喻指殷切期待,如飢似渴。《三國志·魏志·邴原傳》“ 太祖 征 吳 , 原 從行,卒” 裴松之 注引 晉 杜笃 《邴原别傳》:“賢者誠難測度!孤謂君将不能來,而遠自屈,誠副饑虛之心。”
“饑虛”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言文,現代漢語中已罕見。若用于文學創作,可借以烘托困頓氛圍,如:“戰亂後的村落,饑虛遍野,唯餘斷壁殘垣。”
《饑虛》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饑餓且空虛的狀态。當一個人長時間處于饑餓的狀态,導緻身體和精神上都出現虛弱和空虛的感覺時,可以用這個詞來形容。
《饑虛》的部首是食部,部首的意思是指漢字中表意的最小單位,它有助于我們理解字的意思和構造。而《饑虛》這個詞的筆畫數是10畫。
《饑虛》這個詞在《說文解字》中有記載,它是甲骨文的古字形,起源于古代。在繁體字中,「饑虛」是其對應的寫法。
在古代,「饑虛」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其中,「饑」的古字形是「飢」,它在右邊有一個額外的「虍」字,表示食物被吃到隻剩下了虎皮,象征極度的饑餓。而「虛」的古字形是「虛」,形狀看起來更加淩亂,與現代的寫法稍有不同。
1. 那個饑虛的小孩看到食物時,眼睛閃着渴望的光芒。
2. 在饑虛的狀态下,他感到全身無力,無法集中精力。
組詞:饑餓、虛弱、空虛、饑荒、饑馑、空虛寂寞。
近義詞:饑寒、挨餓、饑餓虛弱。
反義詞:飽足、滿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