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te(of a former organization building,etc.)] 旧时的地址;原址;从前某个组织(机构)或某个建筑的地址
"旧址"是现代汉语常用复合词,由"旧"和"址"两个语素构成。从构词法分析,"旧"作为形容词性语素表"过去、曾经"的时态特征,"址"为名词性语素指"地点、处所"的实体概念,二者构成偏正结构复合词。
在语义层面,《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其定义为"某个机构或建筑原来的地址"(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该词具有明确的时间指向性,强调空间载体在时间轴上的延续与变迁,常见于历史文献、考古报告及文化遗产保护领域。
该词在句法功能上主要充当宾语或定语,如"考察古城旧址""博物馆旧址保护方案"等结构。近义词"故址""遗址"在语义侧重上有所不同:"故址"多用于文学语境,"遗址"特指考古发现的历史遗迹(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八百词》)。
在语用层面,"旧址"常见于政府公文与学术著作,如国家文物局《不可移动文物认定标准》中规定"具有历史价值的旧址应予以保护"(来源:国家文物局官网)。鲁迅《朝花夕拾》中"三味书屋的旧址"的文学用例,则展现了该词在书面语体中的修辞功能(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全集》)。
从词源演变考察,《说文解字》载"址,基也",本义为建筑基础,后引申为地点概念。"旧"在甲骨文中象形为鸟栖巢穴,衍生出"过去"义项(来源: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二者组合成词最早见于明代地方志文献,清代官修史书中使用频率显著提升。
“旧址”是一个汉语名词,指某个机构、建筑或事件曾经存在的具体地点,通常具有历史延续性或空间迁移特征。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旧址指旧时的地址或原址,特指曾经存在但现已迁走或消失的建筑物、组织机构所在地。例如,和均提到,它可能因机构迁移或建筑拆除而不再沿用原功能,但仍保留历史记忆,如“侵华日军指挥部旧址”()。
使用场景
与“遗址”的区别
古籍与文学引用
隋代江总《芳林园天渊池铭》中“摽置旧址”、《旧唐书》中“聊因旧址增葺”等,均体现其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近义词与反义词
总结来看,“旧址”强调地点的历史延续性,而“遗址”更偏向考古遗迹。如需进一步区分,可参考-9的对比分析。
八一三事变北山移憋屈冰莹不法古不修今唱理叉手髻赤兽床笫楚醴春季词余催租德庇对接顿堡鹅群藩羝缚绑绂冕含垢弃瑕嚆矢何常黑肥鸿徽圜阙荐书焦糊交际记算决责刊修莲花国敛手另辟蹊径落户门征瞑拜念佛珠鲇鱼上竹暖霁排句破绽启拆秦肆羣魔润资桑蛾生术失貌水田衣死狱索隐行怪探虎穴停闲文锦误国殃民无了仙驾仙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