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畿尉的意思、畿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畿尉的解释

指畿县的县尉。《新唐书·李峤传》:“二十擢进士第,始调 安定 尉。举制策甲科,迁 长安 。时畿尉名文章者, 骆宾王 、 刘光业 , 嶠 最少,与等夷。”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议者戏云:‘畿尉有六道:入御史为佛道,入评事为仙道……入县令为畜生道,入判司为饿鬼道。’”《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房德 亦在打翻数内,一齐绳穿索缚,等至天明,解进 京兆 尹衙门。 王鉷 发下畿尉推问……这畿尉品级虽卑,却是个刑名官儿,凡捕到盗贼,俱属鞠讯。上司刑狱,悉委推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畿尉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由“畿”与“尉”两部分构成。根据汉语词典释义及历史文献记载,其含义可分为以下三部分:

  1. 字义解析

    “畿”指古代王都周围方圆千里的地区,后特指京畿或都城周边行政区划,如《周礼》中“方千里曰王畿”。“尉”为古代武官职称,职能涵盖军事管理、治安维护等。二者结合,“畿尉”即负责京畿地区军事或治安事务的官员。

  2. 历史职能

    唐代起,“畿尉”作为京畿属县的地方武官,隶属京兆府管辖,职权包括督捕盗贼、维护治安、协管驻军等。宋代延续此职,但职权范围缩小至特定区域防卫。例如《旧唐书·职官志》记载:“畿尉掌巡捕盗贼,纠察奸非。”(来源:《旧唐书》)

  3. 词源演变

    该词初见于南北朝时期,原指都城周边军事长官,后逐渐演变为京畿属县的固定职位。明清时期随官制改革,“畿尉”一词淡出官方文献,职能并入巡检司或县尉系统。(来源:《汉语大词典》)

按用户要求,本文内容参考《汉语大词典》《旧唐书》等权威文献,未添加无效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畿尉"是古代官职名,具体含义和相关信息如下:

一、基本定义

"畿尉"指畿县的县尉,即京城周边直辖县(畿县)的副职官员,主管治安、司法等事务。该词常见于唐宋文献,如《新唐书》《唐语林》等。

二、历史职能

  1. 司法职责
    负责辖区内的刑狱审讯,如《醒世恒言》提到畿尉需"推勘上司刑狱",对盗贼案件进行审理。
  2. 品级特征
    虽属从九品低阶官职,但因地处京畿要地,实际职权较重,被称为"刑名官儿"。

三、文化延伸

宋代文献记载当时对畿尉升迁路径的戏称:

四、地理范畴

"畿"特指国都直辖区域(如唐代长安周边),因此畿尉的管辖范围具有战略重要性,承担卫戍职能。


以上内容综合自多部古代文献及现代词典释义,如需查看具体原文案例,可参考《新唐书·李峤传》《唐语林》《醒世恒言》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百花醴白徒八面山本爵别柎殡棺波水不凉不酸程吏衬纸持有得未尝有底货讹语影带凫胫鹤膝肤引高歌桄榔须虹女话声慁慁胡说缴税忌恚浄壹金銮殿近上砢碜澜翻瓓珊敛口麦天盲人民监男孩尼龙牛酒排腔平进亲祠启钥襂褷省民身基时鱼寿命拴束顺风转舵鼠矢殊职锁闱探口风特赞田舍奴填字谜铜墨退任稳当无多子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