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畿尉的意思、畿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畿尉的解释

指畿县的县尉。《新唐书·李峤传》:“二十擢进士第,始调 安定 尉。举制策甲科,迁 长安 。时畿尉名文章者, 骆宾王 、 刘光业 , 嶠 最少,与等夷。”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议者戏云:‘畿尉有六道:入御史为佛道,入评事为仙道……入县令为畜生道,入判司为饿鬼道。’”《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房德 亦在打翻数内,一齐绳穿索缚,等至天明,解进 京兆 尹衙门。 王鉷 发下畿尉推问……这畿尉品级虽卑,却是个刑名官儿,凡捕到盗贼,俱属鞠讯。上司刑狱,悉委推勘。”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畿尉"是古代官职名,具体含义和相关信息如下:

一、基本定义

"畿尉"指畿县的县尉,即京城周边直辖县(畿县)的副职官员,主管治安、司法等事务。该词常见于唐宋文献,如《新唐书》《唐语林》等。

二、历史职能

  1. 司法职责
    负责辖区内的刑狱审讯,如《醒世恒言》提到畿尉需"推勘上司刑狱",对盗贼案件进行审理。
  2. 品级特征
    虽属从九品低阶官职,但因地处京畿要地,实际职权较重,被称为"刑名官儿"。

三、文化延伸

宋代文献记载当时对畿尉升迁路径的戏称:

四、地理范畴

"畿"特指国都直辖区域(如唐代长安周边),因此畿尉的管辖范围具有战略重要性,承担卫戍职能。


以上内容综合自多部古代文献及现代词典释义,如需查看具体原文案例,可参考《新唐书·李峤传》《唐语林》《醒世恒言》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畿尉(jī wèi)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位于都城周围的地区,是古代中国政治行政区划的一部分。 拆分部首和笔画:畿尉的拆分部首是甲(jiǎ)和尉(wèi),总共有10个笔画。 来源:畿尉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据记载,周王朝的国都位于西安附近,周围有一片被人为划定的地区,称为畿尉。这个地区起到了保护国都的作用,也是国家行政、军事及经济管理的重要区域。后来,畿尉一词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特定地区的代称。 繁体:畿尉的繁体字为「糾謂」。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时候,畿尉的汉字写法可能略有不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演变,我们可以在历史文献中看到不同的汉字表达方式,如「畿为」、「糾惟」等。 例句:畿尉地区是古代中国都城周围的重要行政区域。 组词:畿尉无法与其他词组成合成词,它通常作为一个独立的词语存在。 近义词:与畿尉相近义的词汇有「畿辅」、「都周辅弼」等,它们都指的是与都城周围相邻的地区。 反义词:畿尉没有一个明确的反义词。由于其特殊性质,很难找到与畿尉完全相反的词语。 希望上述回答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