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伤口愈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金疮》“轻伤皮肉重伤筋,外撒如呈桃花散”注:“外用生人长髮密缝腹伤口之里肉,留外皮撒月白珍珠散,以待生肌敛口。”
“敛口”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医学场景
源自《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金疮》,指通过外敷药物(如月白珍珠散)促进伤口收敛、愈合的过程。例如:“外用生人长髮密缝腹伤口之里肉,留外皮撒月白珍珠散,以待生肌敛口。”。
器物学场景
在器物形制描述中,“敛口”指器皿口沿向内收束的造型,如“直口罐”“敛口罐”等,常见于考古或工艺领域。
以上解释综合了医学和器物学两种语境,需根据具体场景判断词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医宗金鉴》原文或考古文献。
敛口(liǎn kǒu)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收敛嘴巴,闭上嘴唇。在带有引申意义时,也可表示严肃、沉默或谨慎的态度。
敛口的部首是口(kǒu),总共有9个笔画。
敛口是一个古汉字,最早出现在《广韵》的字表中。在繁体字中,敛口的写法是「斂口」。
在古代,敛口的字写作「歛口」,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形式「敛口」。
- 孩子偷吃了糖,被妈妈发现后,立刻敛口不敢说话。
- 面对老师的批评,他敛口不敢辩解。
- 敛财:指用不正当手段秘密地聚敛财产。
- 敛容:指收敛容颜,不露出真实的表情。
近义词:闭口、闭嘴
反义词:张口、开口
【别人正在浏览】